技术背景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调度运行的信息传输要求不断提高,信息传输方式已逐步走向数字化和网络化。为此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力系统控制及其通信技术委员(IECTC57)根据形式发展的要求制定调度自动化和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数据通信标准,以适应和引导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发展,规范调度自动化及远动设备的技术性能。电力市场迫使通信系统降低费用,避免多种不兼容的标准和互相竞争的标准出现;同时在整个电力系统制定统一协调的体系结构既有利于用户,也有利于制造商。
IEC 60870-5
远动通信协议体系
基本标准
60870-5-1 传输帧格式
60870-5-2 链路传输规约
60870-5-3 应用数据的一般结构
60870-5-4 应用信息元素定义和编码
60870-5-5 基本应用功能
配套标准
60870-5-101 基本远动任务
60870-5-102 电能累计量
60870-5-103 继电保护信号
60870-5-104 IEC60870-5-101的网络访问
远动通信协议分为两层,一是链路层,由IEC60870-5-1和IEC60870-5-2描述;一是应用层,基础部分由IEC60870-5-3、 IEC60870-5-4 、 IEC60870-5-5描述,应用层直接映射到链路层。根据应用领域定义了一系列“配套标准”。基本标准是制定和理解配套标准的依据,配套标准都要引用基本标准,配套标准针对具体应用作了具体规定,使基本标准的原则更加明确。
IEC 60870-6
计算机数据通信协议体系
IEC TC57 WG07工作组负责制定与ISO和ITU-T兼容的用于电力系统控制的计算机数据通信协议,即IEC 60870-6系列标准。该项工作始于1993年,当时从已广泛应用的协议(如:挪威的ELCOM90、美国西部电网的WSCC等)中选择了ELCOM90作为蓝本,开始制定IEC 国际标准,称为远方控制应用单元TASE(Tele-controlApplication Service Element, 后改为TASE.1),后来发现该协议适应性较差,与ISO/ITU-T的兼容性不好,于是美国电科院 (EPRI) 开发了ICCP ( Inter Control-cent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 ),于96年被纳入IEC体系,称为TASE.2,与TASE.1并列为国际标准,但互不兼容。一度形成欧洲与美国两个系列相争不下的局面。其中TASE.1基于 ISO 9072-1/2, TASE.2基于MMS ( Manufacturing Message Specification )。由于MMS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所以TASE.2比TASE.1适应性更强、更容易实现。
目前,国际电工委员会TC57委员会已采纳TASE.2协议为控制中心间信息交换的标准协议。中国国家标准委员会也已采纳TASE.2协议,将它定义为国家标准以替代原来的我国电力行业标准《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信应用层协议DL476-92》。
TASE.2是应用层网络协议, 重要特点之一是通过名字传输信息对象而不像其他众多通信规约是通过地址(点号)传输信息对象。变量名单端定义,双端使用。
IEC 61850-7
变电站数据通信协议体系
随着变电站自动化的快速发展,急需制定相应的国际标准,IECTC57为此成立了三个工作组,这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第10工作组负责变电站数据通信协议的整体描述和总体功能要求,第11工作组负责站级数据通信总线的定义,第12工作组负责控制柜级数据通信协议的定义。这几种模型都是基于ISO 9506 MMS的,变电站的数据通信总线可以直接访问控制中心,不需要另加网关(Gateway),是一种将变电站内数据通信协议与广域网协议组合在一起的体系结构。
TC57在1999年9月召开的京都年会的战略会议(SPAG)上决定在将来5-10年内TC57的工作重点是将该标准作为整个电力系统传输的唯一国际标准,即“无缝通信系统体系”,并定名为“变电站和控制中心通过61850通信”。采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技术,面向未来通讯的可扩展架构,实现“一个世界,一种技术,一个标准”的目标。IEC61850之前的所有协议都是面向点的。采用IEC61850的系统只需在信息源进行数据定义,其他节点可以通过报文交换建立相关数据库。
IEC 61850标准特点
开放性:
全部通信协议集将基于已有的IEC/IEEE/ISO/OSI可用的通信标准的基础上;不考虑具体实现。
先进性:
采用ACSI、SCSM、OO的技术
采用抽象的 MMS 作为应用层协议
自我描述,在线读取/修改参数和配置
采用XML语言来描述变电站配置
完整性:
适用对象几乎包括了变电站内所有IED、例如:常规的测控装置、保护装置、RTU、站级计算机、VQC装置、未来可能广泛使用的数字式一次设备如PT、CT、开关等
IEC 61970
IEC TC57 WG13工作组负责制定能量管理系统的应用程序接口( EMS—API ),即IEC 61970系列标准,具体内容如下:
公用信息模型(Common Information Mode)
CIM定义了覆盖各个应用的面向对象的电力系统模型,是IEC61970的灵魂。
组件接口规范(Component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CIS规定组件之间交换信息和访问公共数据的接口,这些接口包括一组标准的函数,每个函数描述特定的事件、方法和性质。支持CIS 要求可以让第三方符合标准的应用在自己的系统平台上即插即用,即提供标准插座,同时要求自己的应用可在别人标准的系统平台上运行,即提供标准插头。具有 CORBA支持的CIS可以实现不同系统跨平台的数据库互访。
61970标准要求应用之间的互联接口要同时满足CIM和CIS两个方面的要求,CIM要求在描述电力系统时按其规定的语义来定义,CIS要求在访问CIM是按其提供的语法来实现。遵守CIM模型,描述对象的名字是一样的,但不同系统实现的方法不一样,所以要提供CIS接口规范,屏蔽内部实现细节。
IEC 61968
IEC 61968系列标准是为了促进支持配网管理的分布式应用软件之间的集成,提供把现有系统接口到DMS的一个集成框架。
61968不是要制定DMS各种应用的开发标准,也不是开发中间件的标准接口,而是要提供和制定控制中心间各种应用集成的一组指导原则和标准:提供不依赖于任何一组特殊的中间件服务的基础结构或框架。IEC 61968在事件驱动基础上支持应用之间的数据交换,系统集成者提供“胶水”来把这些组件插入到系统环境中。IEC 61968仅限于接口定义本身,不提供系统集成实现的具体技术。
IEC 61968系列标准总共包括11部分。第1部分是 接口的总体框架和一般要求,随后的接口规范都以此为基本准则开发。第2部分是术语,第3到10部分是具体的接口规范,最后一部分是配电信息交换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