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技术INNOVATIVETECHNOLOGY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前沿 » 创新技术
创新技术

我和我的祖国丨85后小伙深山建“天路” 见证四川从缺电大省到掌握全球最先进输电技术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5-28  浏览次数:412

5月24日上午,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刘嘉站在半面墙高的图纸前,用红笔圈出成汶铁路彭中段的一截,“新建的这条超高压线路,4天前成功穿越了最后一条铁路线。”

下个月底,成都将新增一条500千伏的超高压输送线路,以此缓解夏季用电高峰的压力,并让更多来自长江上游的水电得以消耗。

十年前,80后刘嘉就开始“触网”,常年奔波在四川大大小小的深山峻岭,见证了一条条银线“天路”的建设。同时,他也见证了四川电网从缺电大省,到电网交错有序,甚至掌握全球先进输电技术——特高压,并成为全国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跨省输送电力能力居全国首位的跨越式发展

100次跨越

为成都再建一条超高压

“这是第一次在家门口搞电网建设。”今年32岁的刘嘉,土生土长的成都人,2009年大学毕业后,便进入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公司,开始电网建设工作。跟大学课堂和实验室不同,他去的地方是四川的崇山峻岭,甚至无人区,一待就是几年,“这是2018年接到、负责的工程,要在成都新建一条超高压——蜀州-丹景第Ⅲ回500千伏输变电工程。”

“以往都是在川内的大山中搞建设。”刘嘉说,本以为这次在成都做可以常回家,甚至有空带带娃,“但时间太紧了,一个月回去一次就不错了。”

他说,这次的工程从崇州出发,途经大邑、都江堰、温江、郫都、彭州,全长65.339千米,“要跨越6次高速公路、3次成灌高铁、1次成汶铁路,以及500、220千伏等电力线,加起来上百次的跨越,难度很大。”

“比如跨越成灌高铁时,为了不影响高铁线运行,我们只能在凌晨施工。”刘嘉说,工人在凌晨爬上50多米高的铁塔,配合地面进行放线工作,实现输送点线路从高铁线上飞越,“晚上风大,加上成都多雨,常常忙到凌晨4点才停下休息。”

无人区生活

“猪肉运上来都馊了”

“2009年入这行时,是从施工队技术员做起的。”刘嘉回忆,这些年常年在大山里生活,他印象最深的还是在乐山搞建设的时候,“西昌到沐川500千伏的输变电工程,很多地方都是无人区。”

“从运输建设材料、食材上,就能看到这项工程的困难。”他说,当时设置有4个营地,从1号营地开始,通过人工、骡马队把猪肉运上4号营地,可能花费几天时间,“一般猪肉运上来都馊了。”为了解决吃的问题,施工队的队员还成了养殖户,“待的时间长,很多家禽、蔬菜都得自己养,自己种。”

“在山里,一般要待3个月才回趟家。”刘嘉说,他们和大山大河待在一起的时间,远比在家中多,“有时候受伤是难免的。”

“上个月受了次伤。”他说,4月初在大邑青霞镇协商建设时,从缓坡上滑到,把左脚弄伤,“被兄弟们送到医院,打了石膏,医生让我多休息几个月。”

“但为了保障成都今夏和今后的供电,我们工期很紧。”没过几天,他就杵着拐杖,出现在项目部,“最后几个月是关键期,要完成飞越成灌高铁、成汶铁路等工作。”

见证电网发展

从缺电大省到掌握全球先进输送电技术

在刘嘉出生前后,四川是出了名的缺电省。

在1985年,全省全年人均电量只有228度,只有全国水平的一半。而1987年12月,全省日缺电3100万度,缺额高达45%以上。电力供应严重不足,电网建设十分薄弱,整个四川省仅有220千伏变电站4座。当时,省内各地为了多用点电,在每年分电会上,各地分管领导总会争地面红耳赤。

但到2010年7月,四川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已顺利投入运行,这是当时规划建设的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距离最远、容量最大的直流输电工程,更多的水电得以被运送出来。到如今,四川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年输送能力达3000万千瓦左右,跨省输送电力能力居全国首位。

“我们的工作就是为四川建设更多更坚强的电网。”刘嘉说,通过电网建设,把四川蕴藏的水电等清洁能源输送到全省,甚至全国,“让更多人用到放心、安全、清洁、可靠的电。”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技术前沿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