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能源的理解
智慧能源是近几年兴起的一个比较新的概念。 智慧能源的载体是能源。2009年,包括IBM专家队伍在内的国际学术界提出,互联互通的科技将改变整个人类世界的运行方式,涉及数十亿人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学术界开始提出要“构建一个更有智慧的地球(Smarter Planet)”,提出智慧机场、智慧银行、智慧铁路、智慧城市、智慧电力、智慧电网、智慧能源等理念。
智慧能源的载体是能源。无论是开发利用技术,还是生产消费制度,我们研究的对象与载体始终都是能源,我们不懈探索的目的也是寻觅更加安全、充足、清洁的能源,使人类生活更加幸福快乐、商品服务更加物美价廉、活动范围更加宽广深远、生态环境更加宜居美好。
智慧能源的保障是制度。智慧能源将带来新的能源格局,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能够鼓励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组织、倡导节约能源、促进国际合作的先进制度提供保障,确保智慧能源体系的稳定运行和快速发展。
智慧能源的动力是科技。蒸汽机与内燃机的科技创新是工业文明的基础,智慧能源的发展,同样需要科技来推动。核能、太阳风能、生物质能、泛能网等等我们正在利用、起步探索或仍未发明的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必将会为智慧能源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动力。
未来能源发展为清洁化、电力化、去中心化、智能化
今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2018年年会时,高纪凡就曾表示,能源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时代。在技术、观念以及政策三大要素的共同影响下,能源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
“集清洁化、电力化、去中心化、智能化于一体的‘智慧能源’将是未来能源的发展道路,也是中国能源转型的必经之路。”高纪凡告诉华夏能源网说。
所谓的清洁化,就是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未来的主体能源;电力化,就是电力在终端用能里所占的比例将会快速提升;智能化,就是发电、储能以及用能等将通过数字化技术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智能管理体系;去中心化,就是分散化的能源如分布式光伏等将会越来越多。
在上述四化转型的大背景下,高纪凡认为,中国实现“智慧能源”转型,需要两方面的支撑:
一、技术支撑。天合光能已经进入公司发展的3.0时代,其能源物联网体系将连接各类光伏智能终端,例如户用光伏系统和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系统,同时也可连接储能终端,将数据输送至云端,通过天合光能能源物联网的云平台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整个智能体系进行计算,并指导智能终端更高效率地工作。
未来一定要将发、储、配、用等环节构建成新的能源体系,通过科技创新把发电的新技术、储能的新技术、输配电的新技术和用能端的能效新技术结合起来,通过物联网降低工商业和家庭的能耗。
二、政策支撑。中国的电力交易自由化程度并没有达到市场化,过去的电网公司,相对来说是构建的大能源体系,发电者、电网公司、用电者之间,有时候是切割的。如果未来发电者不仅可以将电卖给电网公司,还能够与终端用户进行交易,才能实现电力交易的市场化。
只有市场化交易的电力体制才能让发、储、配、用、管、控、云背后的区块链、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这些新技术有落地的环境,并不断得到提高。这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已走在前列,希望中国加快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储能是“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支柱
自2015年我国发出“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以来,全球140多个国家出台了相应的能源发展政策,其作为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战略,已成为各国共识。
高纪凡认为,作为首个由中国发起成立的能源国际组织——全球能源互联网,是清洁主导、电为中心、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现代能源体系,其实质就是“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
对于如何将“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倡议更高效的落地,高纪凡表示,需要构建以分布式发展为优先,全球远程输送为支撑的平衡体系,大力发展储能技术创新和利用。首先,将当地低碳的、清洁的能源充分发掘起来是第一要素;其次,由于区域能源的差异性以及用能的不平衡性,远程输送也是必要的。
“这其中,储能技术是关键因素,过去发配电输送完就结束了,没有储能。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能源的发生时间和用能时间严重不匹配,所以储能技术将会成为真正影响未来能源大局的前沿技和行业支柱。”高纪凡告诉华夏能源网说。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大势所趋,也代表了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示范,高纪凡提出,可以先构建区域能源互联网,然后再逐渐扩大范围。比如,先从一个园区扩展到一个城市,再扩展到一个省区以及一个国家,然后再慢慢扩展到若干个国家,逐渐扩大到全球范围,这是一个持续发展和不断升级的过程。
能源互联网密切关系到国家安全、工商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安全以及老百姓生活保障问题,在未来二十年,以分布式、智能化、安全、清洁、高效等为特征,以能源服务和数据服务为业务内容的发、储、配、用、云一体化能源物联网体系,必定将给能源产业带来革命性和突破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