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璀璨的灯光照亮了整个开平,为夜色下的潭江两岸缀上了动感魅力的光。而这夜晚当中的光亮,正是无数开平电力人前赴后继,辛勤劳作,开拓创新的结果。
回首过往,历经兴衰沉浮,开平电力走过了百年的发展历程,成为支撑开平经济发展的基础,源源不绝的电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无限希望。
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行,时至2002年,广东电网公司江门开平供电局正式成立。专业化的团队不断给开平人带来用电的便利,细致入微的服务也让开平人交口称赞。随着10.095mwp晶体硅光伏发电站在开平翠山湖园区落成投产,这标志着开平电力事业新能源应用的开始——开平电力事业掀开了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文/图丁田发
1967-1978年,稳步发展时期
开平全县拉线接电
用电普及率达到100%
1967-1978年是开平电力稳步发展的阶段。在这期间,长沙110千伏变电站和江开线(江门至开平长沙110千伏线路)建成投产;开平县最大的水电站——大沙河水库坝后电站建成投产,装机3台,总容量1890千瓦;1974年,开平成立了首个乡镇供电所——月山公社农电管理所,电力进入农村。
这11年间,开平县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1070千瓦,年均新增922.50千瓦;总发电量达到15493.25万千瓦时,年平均发电量1291.10万千瓦时;总供电量69373.77万千瓦时,年平均供电5781.15万千瓦时。到上世纪70年代末,截至1978年底,开平县内电网已拥有110千伏变电站7座,总容量46850千伏安,110千伏线路116公里,35千伏线路121公里,10千伏线路850公里。开平县16个公社、284个大队全部实现拉线接电,用电普及率达到100%。
1979-2000年,改革创新时期
率先建设电力光纤网络
部分电站实现无人值班
进入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开平电力的发展完全站在了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和高度,一组组数据说明了其高速度和高质量的黄金发展。
1981年,开平县供电公司升级为开平县供电局;1986年,中外合资开平发电厂开始建成投产,一至三期投资18137万美元,主要设备分别从德国、法国进口,6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5.7856万千瓦。次年,开平22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产,初期安装主变1台,容量12万千伏安,该站成为当时江门辖区内第二个220千伏变电站,担负着开平、台山和恩平3县的供电任务,由省电力工业局统一调度。
1998年,开平率先在江门地区建设电力光纤网络,110千伏祥龙站实现“四遥”(遥控、遥测、遥信、遥调)功能,实现部分电站无人值班。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国家推进“改革农村电力体制,改造农村电网,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简称“两改一同价”)工作,开平市被定为广东省10个试点县(市)之一。到2000年,开平全市基本完成农网改造,整治面涉及17镇(办事处)的141个管理区,1085条自然村,惠及农户110455户(注:数据和提法均按当年)。
2001年至今,信息化发展时期
新能源应用于开平电力发展
进入21世纪后,开平电力事业更是迎来了跨越式发展。
2002年,江门撤销市(县)级电力局管电职能工作,开平供电分公司挂牌成立;2013年,10.095mwp晶体硅光伏发电站在开平翠山湖园区落成投产,标志着新能源应用的开始。2001-2013年,这10余年间,开平总供电量达到了253.28亿千瓦时,年最大供电量超过26.70亿千瓦时;年人均用电量也从2001年的1671.50千瓦时/人.年,一跃上升至2013年的3738.27千瓦时/人.年,年人均用电量整整翻了一倍还多。
为了改进服务、提升客户体验,开平供电分公司于2004年开通了“95598”客户服务热线,形成统一快速受理服务的窗口。次年,广东电网公司江门开平供电分公司更名为广东电网公司江门开平供电局,集团化发展给开平电力事业注入了新活力。
2009年,大沙镇电网接管进入电网公司,开平电力从此实现全区域网供网管。
为了给市民提供更多创新和便捷的人性化服务,2012年,开平供电局推出网上营业厅和掌上办理平台,提高业务受理效率,服务进入“微”时代。次年,10.095mwp晶体硅光伏发电站在开平翠山湖园区落成投产,更标志着开平电力新能源应用的开始。
截至2013年底,开平已经拥有变电站24座,主变总容量401.15万千伏安,电压等级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10千伏、0.4千伏及0.22千伏的综合输、配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