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淅淅沥沥的春雨当中,一场特殊的研讨会在上海交大浩然高科技大厦102室召开。
说它特殊,首先因为与参会人员规格之高有些“不相称”的低调作风。会场内会聚了诸多“重量级”嘉宾,包括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慧炯、中科院副院长李静海、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中科院院士、中石油副总裁贾承造,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中国风能协会主席贺德欣、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永干等,还有上海市常务副市长杨雄领衔的上海众多官员,以及上海交大主要领导等。
不难看出,与会者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工作重心与能源比较相关。没错,他们正在这里进行一场有关中国未来能源问题的“头脑风暴”。吸引他们到来的,是一本学术刊物上的一篇论文。
这篇论文叫《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下称《思考》),作者江泽民,发表于近日出版的《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第42卷第3期。这次会议就叫“《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学习研讨会”,由上海交大和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联合举办。从会议的讨论内容,或可探知未来中国能源政策的大致脉络。
权威聚议中国能源未来
据了解,这次原计划昨天上午进行的会议因故被推迟到了下午。会议从昨天下午2点开始,到5点20分左右结束,据称在长达近三个半小时的过程中气氛热烈。
上海方面的与会人士,除了上文提到的,还有上海电力局多位原局级领导,以及上海交大能源研究院名誉院长翁史烈、院长黄震等。
会议一结束,张国宝一行晚饭都未来得及吃,就冒雨赶往机场飞往北京,准备第二天向有关高层领导人汇报。而上海交大能源研究院的专家智囊们,也随同赴京,将参与今天的汇报。
国家能源局新任局长雷厉风行的行程安排,从一个角度凸显出能源决策部门为寻求中国能源新战略的急切之情。
在昨天的会议现场,与会者人手一册上文提到的上海交大学报。记者注意到,《思考》的收稿日期为2月28日,而本期学报出版日期为3月28日,刚好一个月。
该文其实是一组专题(“能源与动力工程”)的首篇,紧随其后的是13篇相关论文,作者以翁史烈和能源研究院其他研究人员为主。而《思考》文末感谢的专家中,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党委书记周大地、所长韩文科也在参会者之列。
在昨天的会议上,“以煤炭为基础,积极进行节能降耗,大力发展无碳、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成了讨论的主基调。而这也正是《思考》一文的重要设想。
张国宝在谈到自己阅读《思考》的感受时称,国家要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要重点研究风电核心技术,比如风电控制技术等;要让这些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结合实现产业化,造福社会。
能源政策酝酿中的交大身影
以《思考》的发表为标志,加上这次研讨会的召开,上海交大似乎一夜之间成了中国能源政策酝酿中的一个重要地点。
2005年6月成立的上海交大能源研究院,是我国成立较早的致力于能源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研究的综合型研究机构。该院研究重点涉及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新一代能源与动力系统和能源战略与政策等领域,其中能源研究方面一直处于国内前列,拥有10个相关一级学科和7个密切相关的国家重点学科,近五年来承担了国家与省部级项目近百项。
上海交大能源研究院研究团队正日益引起外界关注,对他们“感兴趣”的不仅有国家能源部门的有关决策者,也包括国内一些大型能源企业高层。昨天除了随同张国宝一同前来的中石油副总裁贾承造外,另一石油巨头中海油的有关人员也在列,而后者事实上还早已捷足先登。
3月17日和18日,由中海油总公司副总工程师曾恒一院士、中海油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左柯庆副总经理率领的中海油能源代表团一行10人,访问了上海交大能源研究院。双方就生物质能源、风电、煤化工、太阳能、氢能和海洋能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并探讨了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内容和合作模式。
张国宝在昨天的会上表示,高校研究要围绕国家需求,研究方向要急国家所需,解决国家能源瓶颈问题是关键,高校要为国家能源战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要开展能源科技创新。“这些年我们为国家能源规划和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并参与了国家和上海能源战略规划。”黄震院长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对于昨天的会议,黄震的总体评价是:“时间紧凑,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