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论文TECHNICALPAPERS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前沿 » 技术论文
技术论文

特高压跨区域输电支撑结构转型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09  浏览次数:239
??????? 今年两会期间,以特高压为重点的跨区域输电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一系列对我国能源结构将产生深远影响的战略布局陆续实施,新一轮电网建设浪潮,正在全新理念的引领下,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着坚强支撑。

  输电通道建设提速

  今年1月,国家能源局在《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将跨区域输电纳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总体框架,给电力建设市场定位了明确坐标。

  实际上,加快电网建设,尤其是加快从能源基地到重点防治区域的输电通道建设,已被确定为当前解决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用能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中,共有12条输电线路作为重点输电通道备受瞩目。

  送电京津冀地区的输电通道主要包括:辽宁绥中电厂改接华北电网工程,内蒙古锡盟经北京、天津至山东输电通道,内蒙古蒙西至天津南输电通道,陕北神木至河北南网扩建工程,山西至河北输电通道。

  送电山东地区的输电通道主要包括:内蒙古上海庙至山东输电通道,陕北榆横至山东输电通道。

  送电长三角地区的输电通道主要包括:安徽淮南经江苏至上海输电通道,宁夏宁东至浙江输电通道,内蒙古锡盟至江苏泰州输电通道,山西晋东至江苏输电通道。

  送电珠三角地区的输电通道主要包括:滇西北至广东输电通道。

  按照国家能源局的具体部署,在能源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要根据水资源和生态承载能力,在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的条件下,合理增强能源开发力度,加大跨区调出能力,有序推进酒泉、蒙西、蒙东、冀北、吉林、黑龙江、山东、哈密、江苏等9个大型风电基地及配套电网工程建设,合理确定风电消纳范围。

  按照“安全、绿色、集约、高效”的原则,未来我国将重点建设14个大型煤炭基地、9个大型煤电基地、12条 “西电东送”输电通道,加快推进鄂尔多斯、山西、锡林郭勒盟能源基地向华北、华中、华东地区输电通道建设,规划建设蒙西—天津南、锡盟—山东、锡盟—江苏、宁东—浙江、准东—华东等12条电力外输通道,提高跨省区电力输送能力。

  试验携手示范交流并肩直流

  在这些跨区域输电规划中,特高压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让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简称“南方电网公司”)在该领域的诸多尝试与突破,找到了新的着力点。实际上,纵观近年来我国在特高压领域的诸多尝试,可谓亮点颇多。

  2006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随后,该工程破土动工,在“试验”与“示范”交织的坐标轴之间,历经两年多完成了654千米的线路建设,并于2009年1月6日投运。现有的公开资料显示,该工程满负荷运行后,可为湖北新增北方火电约300万千瓦,每年可为湖北节约电煤700余万吨。这对于电煤外购比重超过90%的湖北来说,相当于“支援”了一个葛洲坝电站。

  与此同时,南方电网公司进行的是±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的示范建设。2006年12月19日,云南—广东±800千伏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开工,2009年12月28日实现单极投产,2010年6月18日实现双极投产。该工程西起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途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东至广东省广州市,输电距离1373千米,额定电压±800千伏,额定容量500万千瓦。该工程的竣工投产,大大增强了云南水电输送广东的能力,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760万吨,将有力促进粤、滇两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低碳经济发展。

  紧随其后的是国家电网公司在直流领域的跟进。

  2007年4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了国家电网公司首条直流特高压工程———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简称“向上线”)。2007年12月21日,该工程开工仪式在四川省宜宾市复龙镇换流站举行。这条近2000千米,连接我国东西部的电力大动脉,于2010年7月8日投运。

  另一条与向上线同方向同规格的直流线路———锦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简称“锦苏线”)于2009年12月正式开工。值得一提的是,这条由国家电网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和建设的±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在名字中正式去掉了“示范”一词。该工程于2012年3月30日全线架通,6月27日实现双极低端送电,12月12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锦苏线承担着雅砻江流域官地水电站及锦屏一、二级水电站和四川丰水期富余水电的送出任务,线路里程达2058.584千米,输送容量达到720万千瓦,年均送电量可达360亿千瓦时。

  在直流领域告捷并成功复制模式之后,国家电网公司对特高压交流线路的热情并未减少。2011年9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皖电东送淮南—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同年10月30日,该线路工程开工。2013年7月30日,该工程全线贯通,并于9月25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该工程西起安徽淮南变电站,途经安徽、浙江、江苏,止于上海沪西变电站,先后跨越淮河和长江,连接安徽“两淮”煤电基地和华东电网负荷中心,是规划拟建的长三角特高压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程变电容量2100万千伏安,线路单向全长648.7千米,最高运行电压为1100千伏,全线采用同塔双回路架设。

  而投运于今年1月27日的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简称“哈郑线”),是新疆首条特高压输电工程,则承载着“疆电外送”的历史使命。该工程起于哈密南部能源基地,落点河南郑州,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六省(区),线路全长2210千米,长于国家电网公司已经投运的向上线和锦苏线工程。

  哈郑线投资233.9亿元,输电能力达到800万千瓦,再创世界纪录。该工程将新疆哈密地区丰富的煤炭和风能资源就地转化成电力,火风打捆输送至华中地区,有助于缓解华中电力紧张局面。根据国家能源局提出的要求,这条线路要完成800万千瓦风电、636万千瓦火电和125万千瓦光伏发电机组的电力输送。

  与此同时,南方电网公司始终将目光聚焦在直流输电领域,在其目前投运的两条直流输电线路中,云南普洱至广东江门±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简称“糯扎渡直流工程”)属于国家“十二五”重点工程,起于云南普洱换流站,止于广东江门换流站,穿越云南、广西、广东三省(区),线路全长1413千米,额定输送容量500万千瓦。该工程2011年12月2日开工,2013年9月3日开始送电。

  与糯扎渡直流工程同时开工的是溪洛渡右岸电站送电广东±500千伏同塔双回直流输电工程 (简称 “溪洛渡直流工程”),与糯扎渡直流工程并称 “两渡”工程,同属国家“十二五”重点工程。溪洛渡直流工程西起云南昭通换流站,东至广东从化换流站,穿越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四省(区),线路全长2×1286千米,总输送容量640万千瓦,相当于广州市一半的用电负荷。该工程既节省了投资规模,又节约了土地资源,其设备国产化率基本达到100%。该工程于2011年12月2日开工,2013年10月12日,首回双极投入试运行,开始向广东送电,最大输电容量160万千瓦。目前,该工程正处于冲刺阶段,预 ? 计今年中完成双极投运。届时,云电送粤的输电容量将达到1640万千瓦,整个南方电网将形成“八交八直”共16条500千伏及以上的“西电东送”大通道,清洁水电送出占“西电东送”比例将超过一半。

  特高压建设势头强劲

  今年,国家电网公司的特高压版图上也有许多值得期待的故事。

  该公司第四条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开工于2012年7月28日的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简称“溪浙线”)将于今年6月实现双极高端投运,建设周期缩短至两年。该工程起于四川宜宾,止于浙江金华,途经四川、贵州、江西、湖南、浙江5省,线路全长1679.9千米,投运后每年可向浙江地区输送清洁水电约40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省标煤122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过3400万吨。

  纵向连接东南沿海省份的浙北—福州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于2013年3月核准,2013年4月开工建设,目前各标段均处于放线施工阶段。据悉,该工程新建特高压变电站3座,新增变电容量1800万千伏安,新建浙北—浙中—浙南—福州1000千伏双回线路2×603千米。该工程批复动态投资188.7亿元,计划2015年3月投运。

  另外,综合国家能源局的跨区域输电方案规划和国家电网公司披露的信息,目前,国家电网公司至少有“三交两直”5个项目获得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路条”,处于筹建阶段。

  一是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交流工程,建成后将与已投运的淮上线联手,在华东地区形成环网,国家电网公司还计划未来可以将蒙西和新疆的特高压直流线路都接到华东环网上。

  二是锡盟—南京特高压交流工程。据悉,相关方正在考虑能否利用该条线路先把电送到山东,以协助解决京津冀地区的环境问题。

  三是雅安—武汉特高压交流工程。这条原本万事俱备开工在即的工程,因为去年四川雅安地震而延宕至今,重启之期未卜。据悉,对于金沙江上的特大型电站,国家电网公司仍将采用特高压直流进行输送,而对于大渡河、雅砻江流域的中小电站则会先通过500千伏电网汇集起来,通过特高压交流电网东送,沿途兼顾重庆和湖北的供电需要。

  此外,国家电网公司还在对宁夏太阳山—浙江、酒泉—湖南两个特高压直流工程开展前期工作。不久前,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电力公司总经理李维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已经取得同意开展前期论证工作的 “路条”。该工程建成后,可将甘肃省的风电送至湖南,为湖南输送电力800万千瓦,缓解湖南省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技术前沿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