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山供电局员工正在铁塔上进行紧张的抢修工作。4月20日,强劲的暴风雨再次袭击佛山,三水成为受灾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房屋倒塌、厂房棚顶被狂风掀开、电网设施受损,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暴露在户外的电网设施在本次灾情中损失惨重,在三水西南,先后有28回10kV线路开关跳闸造成停电,占西南供电所管辖10kV线路的20.43%,共26656个电表客户受到影响,客服中心受理相关急修报障超2000宗。
灾情就是命令!为了确保灾区尽早恢复供电,佛山供电局共派出1000多人次投入到抢修工作。暴雨持续不断、受灾区域多为泥泞的农田、抢修所需物料调配紧张,在如此恶劣的客观环境下,抢修队员通过日以继夜不间断的抢修,恢复了受灾区域的电力供应。
众志成城,快速恢复供电
“2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对于本次三水遭遇的暴风灾害,佛山供电局西南供电所所长陈春城这样告诉记者,“受影响面积广,抢修现场多为泥泞农田,暴雨持续不断,加上当地受损电线杆及配套钢架有一部分很难在短时间内调配到灾区,这些都为当时的抢修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4月20日中午,西南河口抢修现场暴雨倾盆,一位抢修队员撑着蓝色的大雨伞,另一位则忙碌着测量和焊接钢材。原来,此处所在的铁塔已经完全扭曲,而铁塔复原所需要的部分钢材需要在抢修现场进行量身定做,此时如果测量好尺寸再从厂家订购,无疑拖延了宝贵的抢修时间,于是指挥中心直接将“生产车间”搬到了现场,冒雨现场加工,为抢修复电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而为了争取这一点宝贵的抢修时间,抢修队员都在现场匆忙地吃完盒饭,又重新投入到战斗中去。
在附近的一片被暴雨淹没的农田旁边,供电抢修队员正在紧张地挖坑,用来安装塔基和电线杆。由于现场土质松软,铁塔需要埋在较深的位置,一位目测身高超过大约一米七几的小伙子在坑里,只露出蓝色的头盔顶部,头盔和脸上被泥浆、雨水和汗水染上了黄色印迹。他和他的队员们已经在这里连续奋战了6个小时。
不远的一座铁塔上,工厂厂房顶棚被龙卷风掀起的铁皮已经卷在电线上,几名队员攀上高高的铁塔,系上安全带之后,便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一定要注意安全!”附近围观的一位鱼塘养殖户老张不禁为他们捏了一把汗,他也希望能够尽早恢复供电,“如果停电两三天,一万多尾鱼苗就会全部死掉”。
老张的担忧很快就解除,佛山供电局以及下属区局和供电所,已经为本次抢修工作做了精心的部署,尤其是针对本次灾情特点,除了为电排站等重要用户提供备用电源之外,还为高值养殖业户提供发电机,最大限度降低用户的损失。
快速响应机制显成效
供电抢修队员日以继夜的奋战,也让通电的喜讯不断传来。
4月20日9时,西南大棉排涝站已恢复供电;10时30分,黑渠排涝站恢复供电,22条10千伏线路恢复供电,5400户恢复供电;22时23分,三水局10KV线路故障全部抢修完毕,恢复了全部10千伏线路的供电。20683个电表客户恢复通电;4月21日凌晨2时左右,居民客户用电已经全面复电,只剩下几十户较分散的非居民低电压用户仍在紧张的抢修过程中。18时42分,其余受影响的客户也全面复电。至此,受三水“4·20”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已经全部恢复供电。
值得一提的是,佛山供电局多年来参与本地抢险以及支援贵州抗冰救灾、阳江台风救灾等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快速抢修机制,在本次抢修复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灾情发生的那一刻起,佛山供电局启动防风防汛III级响应,受灾辖区所在的三水西南供电所也吹响集结号,市、区供电局也紧急调配相关资源,全力投入到抢修复电工作中。在抢修指挥中心,应用配网生产系统、EMS能量管理系统、营销系统,时刻保持与佛山配调、佛山客服中心、区局抢修指挥中心、政府三防指挥部、市政、公安等的沟通,不断更新线路、设备受损情况、抢修工单信息,推进抢修复电工作。
事实上,为了做好防风防汛工作,确保配电网能够安全、顺利地度过今年汛期及台风季节,在佛山供电局的部署下,五区供电局及各镇街供电所都会定期对供电线路及设备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对电力设施抵御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的情况进行了“地毯式”排查,并针对近期雷电、强降水和短时大风频发期间特点,在辖区内开展了配网特殊巡视,及时开展重点线路、设备和重点客户的特殊巡视工作,并注意加强对2011年新建铁塔基础、电缆沟的巡视,及时发现薄弱环节,消除事故隐患,保障电力设备、线路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