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大运寻电之旅路线 来源:《南方电网报》 记者:邱宇
?
各大媒体、粤港澳大学生代表及深圳市民代表昨日踏上深圳大运寻电之旅
寻电,去端详电网人的模样
奥运冠军劳丽诗,感觉自己与“电”有了更深的关联,她成了深圳大运会寻电之旅的荣誉队长。
7月15日,在深圳大剧院,广东电网2011年“节约用电、安全用电、科学用电”大型公益活动揭开帷幕,同时正式启动其中首个重要环节——大运会“寻电之 旅”,由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十余家媒体记者,粤港澳大学生及深圳市民等代表组成的30多人的寻访团,在9天的行程中,将沿着西电东送路线,横跨滇黔 桂粤4省区,去探寻点亮大运的一度电是怎么来的。
据介绍,寻电之旅由共青团广东省委、深圳大运会媒体宣传指挥部、广东电网公司主办,南网传媒公司、深圳供电局承办。
出发前,劳丽诗坦率地表示,“以前从没想过电是怎么来的,以为一按开关就有了,就像呼吸空气一样平常,事实上肯定不会这么简单。”而这也是多数寻电队员对电的认识,他们中的多数人坦言此前没有与电网人打过交道,有的人对电网的全部印象,只限于95598热线。
本报曾在队员中进行了一次“电力知多少”的小调查,以5分为最高分计,结果表明,寻电队员的平均了解指数仅为2分。
“旅程已开始,以陌生人的眼睛观察路上风景,感受电、电网和电网人,队员们将会收获一份怎样的切身感受,发现一个怎样的南方电网?我们很期待。”南方电网公司总工程师许超英说,南方电网敞开大门,让大家走近电网,走近电网人,初衷正在于此。
与偏低的了解指数不同,在本报的调查中,队员们对寻电之旅的期待指数达到4分。
横跨4省区、跋涉近4000公里的寻电之旅,途经云南西双版纳、昆明,贵州兴仁、六盘水,广西河池、南宁及广东广州、深圳等多个城市,一线员工的日常工作情况成为寻电队员的主要看点。
在云南,寻电队员将和巡线员一道体验巡线野象谷的艰险,听南网“雪山雄鹰”讲述在海拔4000多米的碧罗雪山上化雪煮饭,拄杖前行,巡线抢修;在广西偏远 的供电所,在那里一呆就是31年的所长卢琪忠,将现场接受寻电队员的“考问”,讲述如何把156个村屯和763根电杆烙在心中……一线员工的执着与奉献, 能否体现南网人践诺“万家灯火、南网情深”的真诚,加深寻电队员对真实南网人的了解?
寻电,去发现南网情深的真谛
寻电路上,有广西革命老区东兰县最后一个通电村,寻电队员将在那里体会南网不计小利拨打的社会责任“大算盘”,亏本改造农网助山乡巨变;在贵州六枝特区, 看南网“不务正业”,旱灾之年深挖“南网井”,让村民有了“不再依靠老天爷”的底气;与线路工谢坤聊天,听他讲13年来资助失学儿童近百人次,花了近20 万元却“很开心”……“南网情深”所涵盖的社会责任,能否引发寻电队员的共鸣?
“就在此时,在深圳市内,来自广东电网的8100多名保供电人员正为大运会的电力保障做着最后的准备。”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大运供电保障指挥部执行指挥长高国辉在寻电之旅启动仪式上动情地表示。
“绝不发生一起涉及大运会重点保电场所的保供电事故,绝不发生一起影响公司形象的重大保供电服务事件……”尽管大运保电任务艰巨、挑战诸多,启动仪式上,广东电网党委书记金基民仍这样庄严承诺。
寻电,去感受电力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一度电是怎么来的?诗人会有诗意的表达,电力人会有繁复的解答。其实,人们可以不必了解一度电的前世今生,但正如有队员说,如今,“电已成为一个城市的主宰,可以让你上天堂,也可以让你下地狱”。停电不仅意味着没有光和热,而且是把人跟世界隔绝开来,它不是一按开关那么简单。
“二三十年前,停电不算什么,大家都习惯了,现在电越来越重要,须臾不可离,但很少有人想过,与此同时,电网也像搭积木一样,越搭越大,越来越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驾驭的难度越来越大。”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副书记陈宏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寻电队员们能通过一路上对大电网复杂性的真切感受,以及电网人保障安全可靠供电的愈发艰难,激发全社会节约用电、安全用电、科学用电的良好风气。
“这些年南方电网在不遗余力地减少客户停电时间,甚至不惜邀请国际上最权威的独立调查机构挑刺,以改进供电服务,我希望这一路能通过走近电网客户,走进电网人的工作现场,去探询南方电网为什么要这样做,去探询中国电力工业转型之路究竟在哪里?”出发前,一位媒体记者的一番话,引起了全体队员的共鸣。
(注:电表网登载此文出于丰富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