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城市免费为当地居民换上了智能电表,安装智能电表的家庭可以享受到快捷查询用电情况、停电前自动提醒等一系列人性化新服务,与此同时,不少市民反映,安装智能电表后家里电费暴涨,怀疑是智能电表走得过快。
市民对智能电表的怀疑,也许是出于电技术问题,比如南昌市供电公司计量中心给出的解释,“智能电表的灵敏度比原来的机械电表高,如果电视机用遥控器关闭,却仍处于待机状态,则同样在走电量”。或者只是使用新电表后感观上的错觉,如合肥市电力公司客服人员所言,“冬天用电量增加,一般说到了冬天,电费都会比往常偏高”。无论是出于何种情况,目前来看,电力部门并没有给公众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南昌市就有居民称,智能电表在保证灵敏度的同时,也要保证准确性,他们希望有第三方机构对智能电表再次检测。
居民用电问题关系着千千万万家庭的切身利益,而电力处于垄断地位,给公众以绝对强势的直观印象,所以在涉及公众对用电问题的疑惑时,更应该抱以小心谨慎的态度。
公众之所以怀疑智能电表致电费暴涨,一是对用电费用的直观生活感受,另一个是对电力部门作为垄断企业的不信任感。国家电力部门作为垄断企业,包揽了电力的经营,用户电表的安装、校对与检修。目前企业生产的电表都是由电力公司统一购买后安装给用户,这就有可能为电力公司控制电表生产提供了机会。2005年,一则“电力企业违规多收费27.4亿元,部分电表被人为调快”的新闻,目前被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的论坛旧事重提。现在当然不能武断地认为智能电表存在同样问题,但因“前科”而影响现在的信任度,在情理上并不难理解。
对智能电表的广泛怀疑,还来源于民众与垄断企业打交道时的日常经验。电力、电信等不仅作为商品,具有商业属性,也作为公共服务产品,具有社会属性。但是公众与生产电力、电信的国有垄断企业往往处于不对等的状态下,普通居民若出现偷电、不缴纳费用的行为,电力部门不仅可以停止供电,还会严厉罚款,但是电力部门若出现计价错误,往往纠错难、惩罚少,这种不对等感降低了公众对垄断部门的信任度。更为重要的是,电力等国有垄断部门在监管上还存在难点。长期以来,政府主管机构国资委集三重身份于一身,既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代表,又是行业的管制者,还是企业的直接运营者,并不存在独立的监管机构。自己监督自己,一般来说是收效甚微的,无法对其行为产生有效约束。正如市民对智能电表产生怀疑时,只能要求电力部门的上级机构进行检测,而无法寻求第三方机构作出客观判断。
电力部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不仅有盈利需求,更重要的是具有维护国家安全、保证公共利益的需要。国有企业的行政垄断性,使它无法通过市场“看不见的手”来调节自身缺陷,只能依靠“政府之手”来实现公正与效益的兼顾,这就需要国有部门在面向市场时更加透明,更加乐于被监督,对公众疑惑也要更加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