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论文TECHNICALPAPERS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前沿 » 技术论文
技术论文

三大系统互动力促智能建筑快速发展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12-22  来源:慧聪网  浏览次数:63

  上海世博会落幕之后,不禁让人们对未来智能化生活充满了憧憬。智能建筑作为本次世博的亮点之一,整个行业自然而然受到很大的洗礼,如何借鉴世博会带来的世界各国的先进理念,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推动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行业的全面发展成为智能建筑领域一个全新而又持久的课题。

  众所周知,智能建筑以“智能”、“节能”为亮点,可以说,本次世博会平安、有序运行离不开智能化与信息化的支撑。如场馆本身的管理、利用自动控 制手段保持场馆环境、满足场馆的展览要求等等各方面,都在智能与节能等各方面对建筑提出了挑战。但从各方面来看,世博场馆的智能化给智能建筑行业带来了四大互动,分别是与物联网、智能电网、三网融合以及云计算的互动。

  互动一:智能建筑与物联网

  如今,物联网在我国已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名词,但它不仅仅是一个概念,工信部、国标委、三大电信运营商、国家广电总局等均制订了物联网的相关发展规划。作为与物联网联系紧密的智能建筑行业,将如何实现彼此间的互动呢?

  当前智能建筑技术现状,智能建筑包括了20-30个子系统;子系统分成两大类:常规与专业应用;绝大部分常规类、几乎全部专业应用类子系统均为 网络化、IP网络化架构;建筑设备监控、安防、一卡通等已经构成ITP/IP网络平台上的集成融合子系统。一卡通包含很多内容,门禁、消费等等很多内容, 现在融合起来了,变成一个集成融合子系统。智能建筑技术遍及各个行业,从传统“弱点”发展成“综合集成系统”;智能建筑技术遍及数字城市,是构建数字城市 核心技术之一;智能建筑技术是构建绿色建筑的重要技术;标准与规范日趋完善。

  物联网对智能建筑技术影响无处不在,设备经过传感器联网技术遍及大部分子系统,可以说:很多子系统已经是准物联网形态或已经是物联网形态。如智 能家居、建筑设备监控、安防、一卡通、电子配线架、远传抄表、专业应用等系统。物联网与智能建筑之间实现了互动,尤其是大量采用RFID技术,用于建筑物 里人员管理、物质管理、设备管理等等方面。

  互动二:智能建筑与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如同一种热潮,席卷了全球,凭借“智能”、“节能”等优点征服了全世界,在国内也掀起了“智能电网热”,被认为是降能耗的一个重要技 术。确实,在开放和互联的信息模式基础上,智能电网通过加载系统数字设备和升级电网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发电、输电、供电、用电、客户售电、电网分级调度、 综合服务等电力产业全流程的智能化、信息化、分级化互动管理,集合了产业革命、技术革命和管理革命的综合性的效率变革。它将再造电网的信息回路,构建用户 新型的反馈方式,推动电网整体转型为节能基础设施,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客户成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创造电网价值的最大化。

  从上文中不难看出,智能化实现能源监测,实现整个建筑物以最低限度的能耗使用,最广泛的对它的可再生能源进行管理,光伏发电、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等,这些以能源为核心的监控管理实际上与智能电网者两者是互动的、息息相关的。

  互动三:智能建筑与三网融合

  三网融合是目前出现频率最高的技术名词之一,自正式提出到现在.数十年来一直争议不断。而今.三网融合终于修成正果,正式成为国家战略,那么三网融合背后的真正意义和与智能建筑千丝万缕的联系究竟是什么?

  从现状来看,业内仍有一部分人士认为,三网融合仅针对住宅小区,并没有针对医院、博物馆、商场、酒店等大型公共建筑,也没有必要在智能建筑层面 上考虑这个问题。其实,为了实现三网融合,电信系统和广电系统都在实施将光纤铺设到小区、大的建筑物内,实现更高的传输速率。相关资料显示,国家在“十 五”期间针对以业务为核心的网络发展趋势,启动了高性能宽带信息网(3TNet)重大专项,该网具有每秒万亿比特的传送能力,可以为每个家庭用户提供高达 每秒41兆比特以上的独享接入带宽,这个速度是目前普通家庭用户宽带接入速度的5~10倍。这一技术对于除智能小区之外的其他智能建筑同样有用。多媒体信 息能够充分获得利用,在此看来,三网融合对于智能建筑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的今天,在现代化城市中,人们建设了越来越多的智能建筑(群),以及具备了“智能建筑”特点的现代化居住小区。相信智能 建筑这个朝阳行业,在物联网、智能电网、三网融合以及云计算等技术的推动下,一定能在21世纪里步入辉煌,不仅是为节约资源,也为了我们国家整体的经济建 设,为了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做主重要的贡献。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技术前沿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