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西医喜欢打一针,让药物进入血液循环,或消炎或缓释,以求迅速解除患者症状,而中医讲求扶正固本,通过望闻问切方法,运用精气学说和阴阳五行理论辨证论治,后取法自然,以天然植物动物所制之饮片熬汤送服。
孰优孰劣?恐不可一概而论。笔者窃以为,各取所长,中西结合,标本兼治,宜为正道。放眼之于社会问题,亦同此理。当前,中国能源资源价格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就是电力体制改革,自2002年国家电力公司分拆,踏入改革历程以来,七年过去了,改革依然停滞不前。期间,由于“市场煤、计划电”问题,导致煤电矛盾屡屡激化,整个发电行业的利润完全系于发改委一纸公文,可谓体制顽疾。
毋庸置疑,日前,销售电价每度上调2.8分仅为临时举措而已,仅为疏导去年电网单边扛住煤价上涨的几百亿亏损的压力,与电力价格市场化改革基本无关。一旦煤价再度猛涨,又当如何?难道又是由发改委慢吞吞地出台上网电价上调方案,过段时间再慢吞吞出台销售电价上调方案?这种“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做法等于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这就好像一个人脾虚湿滞,在西医看来,给打几针抗生素或吞服一瓶消炎药或许暂时能将症状消除。但是,病人病根没有变,那么病症就成为病人挥之不去的梦魇。而中医则把人看成一个整体,辨证论治,由表知里,通过诸多症状找出脾虚湿滞的病根,开出一副健脾燥湿的汤药,虽见效慢,但祛湿固本,表面症状也就随之而解。
煤电行业之间已患病七年,发改委作为大夫,其治病方子仍然是时不时打一针消弭症状,却迟迟未能从体制机制上给病人灌下扶正固本的汤药,病情焉能有根本好转?因此,煤电问题也就成为中国资源改革过程中最难以根治的顽疾。
笔者以为,在资源价格改革大势已定的情况下,政策部门应该有勇气开出“汤药”:积极而稳妥的逐步放开电力产品行政定价权,“管中间、放两头”,加快以成本核定中间环节的输配电价,加快实行完善的竞价上网或者煤电联动政策,推动电力交易市场平台建设,最终使火力发电、上网、输电、配电、售电形成一条完善合理的市场化价格链条。
电价改革核心思路是电价要反映能源稀缺程度,如果电价继续保持较低水平,我国有可能成为世界高耗能产品生产基地,这是我国能源资源、环境容量和科学发展所不允许的。因此必须加快推进电价改革为核心的能源价格改革。在调结构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主旋律的背景下,在煤炭、成品油等能源的市场价格机制都已建立的情况下,没有理由人为压低电力价格来“明补”所有用电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