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量可以最真实、最直接地反映国民经济的景气情况,它与GDP基本上保持一定比例的同步运行。”
“11月以来,发电机组只开了三分之一。”12月10日,广东粤电集团一位负责人向本报记者透露。
近期从电力系统获悉,不仅粤电一家,上电、国电、浙电、大唐、华能等各大电厂也扩大了机组检修台数,电煤库存可用天数比10月份大幅增加。
继10月我国电力工业出现4.65%的负增长后,11月发电量较去年同期降幅超过7%。这不仅创下了1989年以来的最大跌幅,而且也是首次连续两个月下降。
“发电量与GDP基本同步增减,发电量下降幅度加大说明整个经济下滑的幅度也在加大。”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所长张汉亚
连降两个月
11月份,全国发电量同比下降了7.49%,“发电主力军”火电下降了16.42%。此前,业内曾预测11月份统调电厂发电量同比下降7%,统调火电厂发电量同比下降14%。前后两组数据比对,也基本吻合。
就在今年的7、8、9月份,我国部分省市还出现过“电荒”。而到了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工业用电量出现大幅下滑。沿海几个经济发达省份提供的数据显示:江苏10月份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2%,是自1998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相邻的浙江省也陡降为负;福建工业用电增速大幅下滑,仅完成电量57.38亿千瓦时,增幅同比下降近21个百分点。
11月份的数据更为严峻,全国电力消费量大幅下滑,部分省市用电增幅同比下降超过30%,部分地区用电量甚至回到了2005年的水平。
以11月18日数据为例,粤电的电煤库存可用天数达到32天,较上个月同期增长了一倍。其他电厂的库存都有大幅增加。上电可用天数为48天,比上月同期增加23天;国电可用天数32天,比上月同期增加13天;浙电、大唐、华能的可用天数分别为17天、22天和26天,远远超过达标的15天。
与此同时,“北煤南运”大通道上的秦皇岛港也在经历着空泊和压港的双重窘况。
据介绍,秦皇岛港的煤炭主要供给华东和华南的电厂,上述粤电、上电等电厂库存翻倍增加,“南方来的船少了”,秦皇岛港的空泊现象随之加剧。
受其影响,秦皇岛港煤码头的生产任务进度继续下滑。“11月任务仍旧没完成,少赚了1000多块。”码头的一名业务人员告诉记者。数据显示:截至11月19日,秦皇岛港煤炭总库存升至941.5万吨,已接近饱和。
也是在这个月,秦皇岛港煤炭曾经出现1天下跌100元/吨的罕见现象,5500大卡的煤价跌回了2006年的水平。但对这一切,南方电厂反应冷淡。
秦皇岛港务局内部人士透露,秦皇岛港的合同电煤和市场煤交易量同时下降,但市场煤占内贸吞吐量比例不降反升,说明减量因素主要在电煤。
国内经济下滑幅度加大
至于发电量下滑的原因,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分析:我国的工业用电占到了75%,其中一半以上的量是由高耗能产业消耗的,用电量下滑反映了高耗能产业目前的情况。他指出:“工业产值出现下滑,高耗能产业不仅增长速度放缓,而且总量也在减少。”
张汉亚也认为:“发电量下滑主要原因还是工业用电减少,像钢铁、煤炭、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都出现了停产和半停产的现象,到11月份已经到了最低点。”
周大地向本报记者表示:国家在这次产业升级过程中,淘汰落后产能,限制“两高一资”,高耗能产业比重下降,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GDP加速下行,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用电需求的下滑。
国家电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电力市场研究所副所长单葆国也认同周大地的观点。他认为,发电量下降主要集中体现在规模以上火电厂发电量的下滑上,原因在于整个经济的下滑。
“发电量可以最真实、最直接地反映国民经济的景气情况,它与GDP基本上保持一定比例的同步运行。”张汉亚对记者说。他的理由是:煤炭、石油等能源可以存储,反映出国民经济情况有滞后性,而电不能存储,用电量的情况反映国民经济走势,也是特别及时的。
中电联内部的测算也佐证了张汉亚的观点:我国的发电量数据领先月度GDP数据1.5个月,同年度GDP数据走势基本保持一致。
“12月份稳住下跌势头”
连续两个月下滑后,未来一段时间的发电量将会止跌企稳还是继续下行?
“从根本上还要取决于我国经济基本面的走势。”单葆国认为,发电量下滑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具体时间长短不好确定。
而此前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潘尔生曾预测,明年售电量可能从前两年两位数的增长速度降至3%-5%。另一位国家电网专家似乎更为悲观,认为电力市场短期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经形成,电力需求恢复要经过1-2年时间,明年将是电力行业最困难的时期。
中电联提供的数据依然不容乐观:今年1-8月份,全国火电行业由去年同期净盈利455亿元转为净亏损216亿元,全年的亏损将达到700亿元。不过,周大地的观点有所不同。他认为,前一段时间发电能力增加比较快,装机容量有些过度超前,目前正是调整的好时机,从增长过快到趋于稳定。周大地同时也指出:“如果能保证GDP7%-8%的适度较快增长,用电需求还会适度上升。”
在12月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明确提出“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工作具体部署上,“积极扩大国内需求”首当其冲。
张汉亚对此比较乐观。他认为,11月份出台的4万亿投资计划,还有四季度拉动内需的“急行军”,对提振经济的作用已经初步显现,关联行业的生产开始恢复,用电量也开始陆续恢复。
张汉亚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只要工业上去就能摆脱现在的被动局面。”12月份就可以稳住下跌的势头了。他认为,现实产品(如钢铁、水泥等)的需求会从明年1月份开始逐步恢复,明年一、二、三季度都会上行,到四季度GDP就能恢复到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