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论文TECHNICALPAPERS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前沿 » 技术论文
技术论文

抗震英雄·人间天使(一):大坝上的“卓玛”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5-26  来源:上海市电力公司  浏览次数:267
施岁梅,藏族,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人,今年28岁,是上海电力医院内科的一名医生。她是这次上海电力抗震救灾医疗队中唯一的女医生,也是所有医疗队伍中为数不多的女医生之一。   次仁卓玛是施岁梅的藏语名字。在藏语里,“卓玛”的意思是“仙女、拯救苦难女神”。在上电医疗队驻守紫坪铺坝的日日夜夜里,这位善良、温柔而又坚强的女医生用爱心关怀着每一个她所遇到的陌生人,在这座依托了无数希望的渡口边守望着生命的回归。   5月13日,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早上八点,刚到医院上班的施岁梅便打电话给上海市卫生局:“我是一名四川籍的藏族医生,我想到灾区去参加救援,你们有没有组织医疗队去?”从电话那头得到的回答是:目前上海正在计划组织队伍赴川,但还没有正式的命令下达。于是,着急的她又跑去向医院领导请战:“请让我去四川,那里是我的家乡,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他们现在正在受难,我一定要回去帮助他们!”   当天晚上,医院终于接到了上级的指示,国家电网公司将从各地组织十几支医疗队伍前往灾区救援。而在医院决定派出的16人医疗队中,施岁梅是其中一员。在得到单位的通知后,施岁梅经过一天的准备,于15日一早随队乘班机飞往成都,当天下午4点左右赶到到了医疗队的工作点所在地——都江堰的紫坪铺坝。这里是通往重灾区映秀镇的水路关口,也是当时进出映秀的唯一一条“生命通道”。   在大坝上,每天有数以千计的灾民从映秀镇转移出来,并在这里接受安置和转移。许多身体虚弱或是受了伤的灾民们一上岸,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医疗点接受救治。每到这时,施岁梅便自然而然地成了最忙碌的人,因为她不仅是一名内科医生,而且还是一位精通当地方言的“翻译”。在医疗队临时建起的帐篷里,时常可以听见她用四川话甚至藏语与病人交流,或是询问病情,或是言语关切地安抚受灾群众的情绪,“从上海赶来的医疗队”在病人眼中的形象立刻亲切了起来。这对于原本人生地不熟的医疗队来说,工作更容易开展了,效率也提高了。   一连几天不间歇的工作下来,施岁梅原本就消瘦的脸上气色更差了。队员们都劝她休息一下,她却坚持不肯:“大家都是来帮助我们家乡的,我不能一个人休息。”19日早晨,当医疗队决定让她在驻地休息而不要去大坝上时,默默不语的施岁梅坐在一旁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她哭着说:“想到父老乡亲们在受苦受难,而我却坐在这里不去伸手相救,我是无法原谅自己的。”当天,施岁梅仍然坚持去大坝上工作了一整天。   施岁梅还告诉记者,她的救灾情节来自父亲那里。在她的记忆里,曾任甘孜州康定县委副书记的父亲年轻时就多次参加过森林火灾的救援。父亲英勇地深入火场指挥救灾的事迹深深感染了她,让她对灾区、对救灾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而在她参加此次任务的过程中,父亲也给了施岁梅很多的支持和鼓励。   5月16日下午,从映秀逃生出来的王秀花一家四口刚到达紫坪铺坝,就被接到了上电医院的医疗点上。王秀花这位勇敢的母亲在地震时用身体紧紧保护住了出生仅30天的小外孙女,接着又从震塌的房屋下救出了自己的女儿。在为王秀花的女儿处理完头上的外伤后,施岁梅满是怜爱地将女婴接过抱在手中,脸上挂着母亲一般的幸福笑容。周围的人也许并不清楚,施岁梅的儿子也才刚刚出生9个月,现在和爷爷奶奶一起住在成都双流。此刻,眼前的小生命也许正勾起了施岁梅对儿子的想念,他们母子已经好久没见面了。   虽然双流离医疗队的驻地不过一个多小时车程,但自从来到四川救灾后的几天里,施岁梅却没回过一次家。她白天在大坝上值班,晚上回到驻地就和其他队员们休息在一起,共同准备第二天的工作。直到20日,当得知儿子得了急病需要照料时,她才匆忙赶回家去看望,当晚又从家里回到到驻地。当被问到为什么不在家多留两天陪陪孩子时,施岁梅说:“这里有我的工作,这里才是我应该待的地方,我必须归队。”   灾难过后,幸存的人们所遭受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磨难,还有更多是心灵上的创伤。医治身体的创伤容易,而抚平心灵的创伤则要困难得多,这需要更多时间、耐心和关爱。也正因为有着这样一份关爱,施岁梅与一位患有抑郁症的小女孩结下了不解之缘。   女孩名叫王娟,来自地震震中的汶川,是一名16岁的卫校学生。地震发生时,她和妈妈正在从漩口赶往汶川的途中,因此她亲眼目击了地震的破坏和震后的惨象,此后她的抑郁症状便越来越严重,一路上都在不停地念叨:“石头落下来把汽车都给砸坏了……”16日下午,当王娟母女来到紫坪铺坝时,她们碰巧遇见了穿着白大褂的施岁梅医生。王娟当时觉得心里堵得慌,透不过来,于是施岁梅便一边让她做深呼吸,一边不断地安慰她:“地震不是只有你一个人经历了,很多人都看到了相同的景象,这是天灾,要学会忘记”。和王娟聊了很久后,施岁梅送母女两人上路往成都方向转移。临走时,王娟母亲留了施岁梅的手机,她说女儿平时都不愿跟别人说话,但却可以跟施医生倾谈,所以她希望施医生能多跟王娟交流,帮助她走出阴影。   紫坪铺坝一别后,王娟的状况一直不太稳定,施岁梅多次给她打电话安慰和开导她。18日一早,王娟的妈妈打来电话说王娟的病情又严重了,正把自己反锁在卫生间里。施岁梅于是发短信给王娟:“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的变化,不要为以前的事情不开心,更不能因为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就放弃生活的希望”,在施岁梅一条条短信的劝说下,王娟的情绪才逐渐地稳定下来。23日早上,当施岁梅再次拨通王娟妈妈的电话时,妈妈说她们现在正临时安置在龙泉北方汽车学校的爱心家园里,女儿目前的状况已经比前两天好多了。   采访的最后,施岁梅反复地跟记者说:“其实我所做的还远远不够,和那些的无私而勇敢的志愿者比起来,我的工作算不上什么,他们才是最了不起的人。”但是记者深深知道,正是像施岁梅这样平凡而伟大的医务工作者,同千千万万的人民子弟兵、志愿者们一道,挺起了抗震救灾的脊梁,他们才是“多难兴邦”这四个字背后最中坚的力量。(顾炜程发自都江堰)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技术前沿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