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论文TECHNICALPAPERS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前沿 » 技术论文
技术论文

震中玫瑰亦铿锵--广元电业局“5.12”抗震抢险220千伏袁家坝集控站站长王正蓉侧记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5-26  来源:四川电力公司  浏览次数:159
“这是一次与死神对话的经历,也是对我意志、精神、体能的考验。对所有经历过这次震灾抢修工作的全站职工来说,“这是一辈子的财富。”走过那惊心动魄的汶川8.0级地震后,回顾正在抗震抢修恢复的日日夜夜,220千伏袁家坝集控站站长王正蓉常常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感怀。   天灾,是检验人的特殊而又残酷的一种方式。国家电网四川广元电业局220千伏袁家坝集控站站长王正蓉带领她的队伍,经受住了这场地震的灾难。十几天来,她身先士卒,率领她的队伍日夜转战于所管辖的10个变电站,积极配合驰援单位,用沉着与坚韧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艰难的使命。   7小时内城区电网起死回生   时间定格在5月12日14时28分。大地震颤,房屋剧烈摇晃……正在办公室清理迎检工作资料的王正蓉以为是狂风大作,但当她站在窗前,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220千伏袁家坝集控站220千伏一段母线、二段母线和旁路母线如群魔狂舞,电流互感器、刀闸支柱瓷瓶断裂七零八落,部分母线纷纷倒地,201、202、262、264号断路器相继倒下,整个开关场就像开花了似的。祸不单行。1号主变201号开关断裂落地起火,继电保护室2号直流柜迅速自燃……   王正蓉揉了揉眼睛,顿时回过神:地震!!!霎那间,她的身体开始随着房子不停地左右晃动,站上的其它人在哪里?他们安全吗?她努力依靠房屋内的物品艰难移动,一步并着三步想跑出办公室,因为,这座楼里还有她的同事。(朱蓉)“这   一时间,监控室里传来当值正班李国强的声音:“大家别动,呆在大梁下最安全。”   1秒……5秒……10秒,28秒的震动让王正蓉感到灾难降临,她喃喃自语,决不能让变电站毁在我的手中。震动还在继续,来不及多想的王正蓉迅速集结全站职工,稍做安抚后,便带领大家以最短时间内扑灭了开关场地和直流柜的熊熊大火。此时是14时38分。   由于地震造成通讯中断,全站失压。袁家坝集控站作为集中控制城区10个变电站的“心脏”,现在俨然一座“电力孤岛”。王正蓉一边交待当值班员李国强做好站内设备受损统计,一边坐上了一辆被她拦住的私家车,直奔利州供电局汇报情况。此时是14时43分。   震情集结众人心。15时,广元电业局生产副局长方晴、总工程师蒋毅率领相关职能部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该站值班员许凤第一个坐出租车来到监控室,多一个人就多了一份力量,更多了一份希望,紧接着吴先广、张铃茳、王圣伟、张译之、梁兴宏、仲明艳也相继赶到。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此时距离地震已过去30分钟。被管辖的其余变电站情形如何?为了摸清情况,王正蓉科学组织全站操作值班员工兵分多路迅速奔赴各变电站检查受损设备情况,同时把所有的开关由运行转热备用,把受损设备转为冷备用。而她自己也冒着余震的危险,始终坚守在主控制室里。此时是15时10分。   18时20分,广元电业局应急指挥部在得到袁家坝集控站的情况反馈后,立即研究制定了电网临时运行方式:在确定袁家坝集控站不具备带电条件,全网负荷由220千伏白石岩变电站以特殊运行方式供电,并通过白石岩站2号主变倒供110千伏懒土坡、上西、九华、城郊站。   21时50分,在近7个小时的电网紧急抢修过程中,启明星铝业等13家重点高危企业及10千伏主线路相继恢复了供电。17小时后,5月13日6时50分,苍溪县城恢复了供电。   截至13日晨8时,广元电业局重要高危客户及除青川以外的6县区城区保安负荷已全部恢复 ,全网供电负荷22万千瓦,其中,供启明星铝业公司保安负荷18.5万千瓦。至此,由袁家坝集控站转送的所有区域均恢复了正常供电。   面对震灾后的第一个阶段性胜利,王正蓉和她的队员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激战袁家坝   直到今天,袁家坝集控站的很多员工提起袁家坝恢复重建工作,都会忍不住黯然泪下,那一幕幕,对他们而言,是打了一场众志成城、人定胜天的攻坚仗。   王正蓉感言道,地震后,从国家电网公司、河南省电力公司、四川省电力公司、广元电业局到地方党委政府,从系统驰援单位到当地群众,都以不同方式表达了对全站职工的关心和关爱,全站人员也克服了心理恐慌、身体极其疲惫的困难,为尽早恢复电网供电连续作战,充分体现了电业局党委号召的‘抗震打头阵 救灾当尖兵’的顽强拼搏精神。   5月13日凌晨1时,当惊恐未定的广元市民都还未曾从地震的震动中恢复过来时,王正蓉与副站长田卫平简单合计了一下,田卫平星夜赶往三堆、大石、元坝等多个变电站进行检查和操作,依次恢复各区域供电。据介绍,他是于次日凌晨4点才返回集控站,当天累计操作达几百余次。   “作为广元电网的“心脏”,在这次抗震救灾工作中,袁家坝站的全体职工舍小家顾大家,充分体现了全站职工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团队精神。”王正蓉自豪地说。   在她的感召下,值班长李国强自震灾发生后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其中只回家看望了妻儿和父母一次,又迅速重返变电站,对他而言,用心呵护变电站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5月18日9时30分,在袁家坝特殊运行方式下,旁路215号开关带2号主变202号开关运行,由于2155号刀闸A相动触头处接触不良,放电产弧,此时,值班长李国强迎难而上,迅速奔向215号开关,紧急打跳分闸按钮,在全站失压的情况下,215号开关两侧电动机构刀闸只能用手动摇开,而母线带电摇开刀闸如果慢分则意味会产生高压电弧,对操作人员极其危险。然而,李国强毫不犹豫再次奔向2151号刀闸,用操作杆迅速摇动机构,在产生1米长的电弧后终于拉开了刀闸,避免了设备的损坏,同时赢得了更多的抢修时间。   明年即将退休的59岁蔡元培老师傅,从发生地震后,三过家门而不入,每天早出晚归,转战于各个变电站之间进行设备操作,最长一天工作竟达16小时。   作为一站之长的王正蓉白天要做好与援助单位的衔接工作,晚上还要组织当值人员召开协调布置会,把每天恢复重建工作进展都一一记录在案,每天的工作量可想而知……   13日凌晨3时,变电工区进入变电站,于是日晚5时,对受损严重的220千伏Ⅱ段管型母线进行拆除,检查处理了220千伏Ⅰ段母线、袁宝一、二回线间隔设备、旁母215号开关。   13日18时至15日18时,乐山电业局124名援广抗震抢险队仅用一天半的时间抢修出了两段220千伏母线中的一段,并帮助拆除了损坏的4台220千伏开关和电流互感器。   截止16日6时43分,220千伏袁家坝集控站2号主变送出正常,实现2号主变并网运行,送出110千伏出线4条,增强主网供电可靠性。中午负荷约为5万千瓦。   18日18时,河南省送变电建设一百多人的抢修救援队伍浩浩荡荡进驻变电站。20日,成功完成了袁家坝集控站的主变修复归位……   在恢复重建的日子里,王正蓉每天是第一个到达施工点,每个援助单位百分之八十的员工都认识她,和她交谈过,她为他们送过水、送过饭、搭过帐篷。“没见过哪个女同志像她这样的。”该站副站长田卫平说起她这样忘我工作的“头儿”,又是敬佩又是心疼。站上的每一位职工无不对她的敬业精神所折服。借用值班员易炳生的话说,我们的站长是可以让领导放心的一位好站长。   化悲痛为力量   在恢复重建过程中,王正蓉除了每天要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外,还要承受着常人所不能承受的打击:房屋受损、亲人去世、小孩无人照管。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灾抢险中,她用行动和决心再一次向党组织证明,她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地震发生的前一天,她还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转正申请书。   日历翻回到5月13日晨8时,一夜未眠的王正蓉全然不知青川是广元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整夜工作让她无暇问及自己的家人是否平安,在通讯中断18个小时后,她才从朋友和同事发来的短信中得知青川受灾的消息。此时,她全身顿时无力,“爸爸,叔叔,弟弟,儿子,你们还活着吗?”她的心顿时提到了嗓子眼。   通迅时断时续,在不知晓家人是死是活时,她强打起精神,为乐山电业局援助单位的领导和员工安排好起居和办理次日工作票,王正蓉暗暗鼓励自己,在没有得到什么消息之前,无论发生什么,不抛弃,不放弃!!!   青川是广元地震的重灾区,房屋倒塌严重,人员伤亡较多。王正蓉的所有亲人都在青川县沙洲镇,父亲是青川沙洲镇小学工会主席, 15岁的儿子刘凡读初二,自从当站长以来,就把儿子托管给父亲和家里的两个弟弟照顾,而他们的房屋因移民时修建在白龙湖边,地震会不会对新垒地基造成严重影响?一连串的问题让王正蓉不敢去想,也不能去想,因为,此时她不是母亲,不是女儿,而是一站之长,恢复重建工作让她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为家人考虑。   5月13日晨10时,王正蓉得知广元电业局局长、党委副书记龙洲,党委书记、副局长任崇清要去青川察看电网受灾情况。她设法联系上任书记,托其代为在青川沙洲镇寻其家人消息。但传回来的消息让人遗憾,今年50岁的四叔在地震中不幸遇难。得到噩耗的王正蓉擦干泪水,强忍着内心的悲痛,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她想用工作来使自己忘掉悲伤和痛苦。   作为母亲,她愧对儿子,如果不是当站长,她完全可以把儿子接到广元给予更多的照顾和学习上辅导和帮助,不至于一直把儿子留在青川给年老的父亲增加负担,愧疚和不安折磨着她。此时她完全可以请假前去探望,同事们也催促她起身回家,可是她始终没有开口,因为变电站的抢险救灾工作才刚刚展开。220千伏袁家坝集控站所辖10个变电站,任何一个细节出现差错,轻则影响到电力供应,重则造成广元电网崩溃。在小家与大家,亲情与责任之间,她明白了身上肩负的责任。此时的她,唯一地选择了坚守!   自震灾发生后,她每天都要例行在开关场地和监控室来回巡视三次,她不仅要承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强忍着对儿子的思念,更要承担着兄弟单位前来支援抗震救灾的接待、施工准备、方案制定、人员安排以及各种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和把关。   “我最迫切的希望是地震早日过去,一切都恢复到往常,希望地震能让每位员工都能改变心智模式,重新审视自己,不能因震灾影响全站年初即定工作目标的实现。”王正蓉一语道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据了解,王正蓉已每隔几天和家人互通电话,互报平安。5月20日,她还托人买了300元的方便面、牛奶、面包找人带回老家,至今家人一切平安!   淡极始知花更艳,任是素语亦动人。经历了大灾的考验,这位37岁的女人变得更加成熟和自信了,这个由她带领的集体正迸发出勇往直前的豪迈精神和勃勃生机,这正是王正蓉最大的欣慰。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技术前沿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