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装成品米高高堆满库房,成套崭新的电子设备正隆隆进行着脱粒、清洗、抛光、称量、装袋、包装、锁边等一条龙的自动生产……4月11日,这是笔者在奉新县干洲镇一私营大米加工厂看到的一幕。据供电所人员介绍,这家兴旺大米加工厂去年新添设备以后,每月用电量都在一万多千瓦时,产品远销广东省等地。
奉新县是省新农村电气化试点县之一,未实施改造前,农村动力用户采用单相供电的现象屡见不鲜,电压质量也不能得到有效保证。2007年9月,奉新县供电公司正式启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投资1500多万元,彻底改变了7个新农村电气化乡镇和44个电气化村的面貌。
随着奉新县近年成为全国最大的AA级绿色大米生产基地县,在干洲镇等县城周边乡镇,由农民兴办的小型大米加工厂随之蓬勃发展。像兴旺大米加工厂这种规模的私营加工厂仅在干洲镇就有十多家。为进一步做强做大企业,创出自己的品牌,去年这些加工厂陆续进行了设备更新改造。电气化建设使台区线路供电质量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满足了新设备对电压等电能质量的要求,全套电子加工设备运行稳定。该镇不少立体养殖户也乘着新农村建设之风,购进了饲料搅拌机、仔猪保暖箱等,在今年持续低温雨雪天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富裕起来的农民“爱”上了电气化新生活。看到配电台区容量增大了、入户线径增粗了,电压稳定了,新农村中的家家户户自愿出资把原容量1.5(6)安的表计换成了5(20)安的电表。干洲镇水头村在改表的当天就有五六家农户乐滋滋买进空调安装,全村一百来户有三成左右都新添置了家用电器,村民们还首次用上了路灯。目前,供电公司在该村正安装全县第一套远程集抄系统。
“新农村呼唤新电力、新电力服务新农村”。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的实施让农民有了低投入创业的机会,农村经济发展之势方兴未艾。在该县赤岸、赤田、会埠等乡镇,自电气化建设启动后,一些脑子活络的农民在自家办起家庭作坊式加工点,在本村兴办私营小企业如雨后春笋。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富余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外出打工人数众多的宋埠乡,现在出现了一批又一批打工“回巢”现象,不少学有一技之长的农民纷纷回乡开办个体加工业,扭转了连年用电“萎缩”之势,1-3月该乡电量增长了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