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储能产业进入商业规模化阶段曙光初现。
???????? 7月13日,科技部正式发布《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在“电网、储能”等章节中,《规划》着重提出,重点发展大规模间歇式电源并网与储能等核心技术。
???????? 事实上,未来三大新兴产业——新能源并网、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的发展瓶颈都指向了同一项技术——储能技术。依据理想状况设计,新能源+智能电网+储能技术,将推导出一个完美的能源供应模式。
???????? 中国储能产业起步较晚,但进展迅速。政府层面开始重点关注
???????? 始于2009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部委为此设立了专项基金,并在国家“863”、“973”等科研项目中有所有体现。
???????? “前几年,我们去风电场问他们需不需要储能系统,他们都说不需要”,北京普能世纪科技公司创始人、新能源商会储能专委会理事长俞振华对《能源》杂志记者说,“现在,他们都已经意识到了储能的必要性,已经从‘需不需要’的问题上转到‘用哪种技术最合适’、‘具体怎么用’等问题上来了。”
???????? 普能是该行业的明星企业,在拓展过程中,不断受到风投热捧。但能进入风险投资者猎食范围的储能企业并不多。“作为有行业从业背景的投资公司,我们对储能领域进行了深入的行业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储能未来市场非常巨大。但是我们公司目前还在观望。之所以没有下手,原因有多方面,但在未来的3—5年内很有可能对这方面进行投资。”凯旋创业投资基金副总裁衣进向《能源》杂志记者介绍道。
???????? 在投资者看来,技术演进、市场消纳和政策框架将决定未来几年储能行业的走向。换言之,核心环节的厘清将是储能行业能否顺利实现商业规模化的关键。
技术争议
???????? 储能技术路径争议由来已久。据中华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储能专业委员会编写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11》显示,各类储能技术一共达12项之多,而这12大项下面又可以分成多个小项。
???????? “现在储能市场上是多种技术并存,但不存在完美的技术,”俞振华告诉本刊记者。2009年初,普能低价收购了世界钒电池老大——加拿大钒电池动力(VRBPower),从而一跃成为电力储能行业的明星企业。钒电池具有长寿命、大容量、能频繁充放电、效率高、安全性高等优势,但其能量密度仅有15 —25瓦时/千克,占地面积较大,不适合小型储能。
???????? 另一曝光度较高的储能技术——磷酸铁锂电池同样具有长寿命、低成本及安全性高等优势,是目前最热门的电动汽车电池技术之一,也是电力储能系统的热门候选技术之一。比亚迪(26.48,-2.15,-7.51%)电力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张子峰告诉记者,就目前的储能技术而言,磷酸铁锂电池是最适合做储能的技术,比亚迪也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
???????? 但俞振华显然并不认可该技术路径。就国内锂电池的技术经验而言,做大容量储能还有很多解决方案上的挑战,且其目前的成本还不具备商业化的条件。俞振华认为,目前全球市场上唯一能够支撑规模商业运用的技术是日本的钠硫电池。不过,钠硫电池的应用同样受到高温等诸多条件限制,且成本依然高于用户期望。
???????? 在钒、锂等电池技术勃兴之前,铅酸电池已有150多年的发展历史。凯旋基金衣进甚至认为,“虽然铅酸电池目前存在污染等环保问题,就一般储能电池而言,铅酸电池技术相对较为成熟,其成本最符合市场需要。”
???????? 如以成熟程度来衡量,抽水蓄能是业界公认的最成熟储能技术,但它受到地域及资源限制——必须拥有足够的地势高度且富含水资源,抽水蓄能电站才能建立。更为重要的是,在新能源蓬勃发展的当下,抽水蓄能难以解决行业内的基本问题。
???????? 众多技术选项争相竞争,至少说明一个事实,当前并未有一项技术,在成本、安全、稳定性和规模化上全面脱颖而出——这也致使决策层迟迟无法下定决心,重点扶植其中的优势选项。投资者同样无法取舍,“我们公司现在是光看没投。虽然我们已在评估对这个行业是否已到了合适的时机,但还需要谨慎”,圆基环保资本董事郭东军也向本刊记者表达其疑虑态度。
谁为储能埋单?
???????? 普能与汇能是国内储能双雄,二者在业界颇具代表性,都先后多轮融资,并受到VC热捧。但比亚迪电力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张子峰批评道:“储能现在在概念上炒得很热,实际上进展不快,而且目前这块并未盈利。”
???????? 普能成立于2006年,其主要财务投资者之一是北极光创业投资基金。据业内人士透露,其成立6年来,公司一直处于亏本的状态,去年起才开始有自己的产品收入,而这收入主要来自为示范项目做储能技术的提供方案。但做这种项目,盈利空间极为逼仄。
???????? “我们甚至不能说它缺乏买方,因为它还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商业市场。”过高的成本是阻碍储能行业产业化进程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衣进说,“现在储能市场之所以没能形成产业化,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成本太高。在实际应用中,储能成本跟电网的发电成本差的不是一星半点,而是几倍甚至是10倍。”衣进给出一个数据,如果在美国电网中做一个短时的储能系统,市场调查的结果是,能考虑接受的价格是200美元/千瓦时,大规模市场应用则要降到100美元/千瓦时,但目前全球除了行业顾虑重重的铅酸电池,没有一项技术能达到这种成本。
???????? 成本对储能最大的目标客户——电网企业来说,并不具有吸引力。储能成本不仅让电网望而生畏,也让电动车行业面临成本压力。大众汽车中国区总裁兼 CEO倪凯铭在一个论坛上向《能源》记者表示,目前适合于电动车储能的电池成本较高,约为500欧元/千瓦时,而他期望未来成本能降到250欧元/千瓦时左右。
???????? 俞振华也坦诚道,未来各种电池的价格面临两道门槛。第一方面,如果成本能降到500美元/千瓦时以内,储能才能在电网中实现大规模应用。要想发展成为发电支柱产业之一,储能成本必须限制在300美元/千瓦时以内,只有降到这个水平才能真正实现能源行业的调整,发展分布式能源。
???????? 不仅钒电池暂时难以突破,根据张子峰给出的数据,中国目前的锂电池电网级应用成本约在800美元/千瓦时左右(包含控制系统),这与大规模应用的成本也相去甚远。
???????? 另一方面,是买方市场的形成。当前储能缺少买方,而自身昂贵的成本又阻碍了买方的进入。这紧紧相扣的一环,何时能解开,关键还是看储能的成本何时能降下来。
政策悬疑
???????? 中国储能发展时间虽然较短,但在新能源、电动车获得爆发式增长的大背景下,其规模化应用迫在眉睫。由于储能本身短板,仅靠市场调节,储能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商业化。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我国储能产业至少应该获得和可再生能源相同的支持政策,以促进其快速发展。
???????? 当前,中国针对储能领域的政策多为指导性质,并未出台涉及税收、补贴、电价等具体指标的扶植政策。以抽水蓄能电站为例,“我国目前的抽水蓄能电站容量已达19GW,但这些电站目前都不盈利,如果政策有所倾斜的话,那它的发展将会很快,未来将建成36GW。”一位业内专家分析道。
???????? 不过,针对储能的扶植政策出台颇有难度。政策的扶持方向主要有发电侧、输电侧、配电侧和用电侧,这四方均能从储能的应用中受益,因此针对哪一方出台机制都涉及到其他方的利益,目前机制是侧重哪一方尚没有明确结论。
???????? 此外,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国家扶植政策是否到了合适的出台时机呢?
???????? 张子峰认为,政策出台的时机已经成熟。他认为目前能源部、科技部设立的储能项目正是在为国家出台储能具体政策做铺垫。张子峰预计,国家将会在未来半年,最晚一年内出台相关政策,同时他也呼吁政策尽快出台。
???????? 而同样做储能技术的俞振华却持不一样的观点。他认为,在储能本身短板没有解决之前,这个政策不会出台。他指出,市场呼吁政策固然很有必要,如果站在储能从业者的角度,他当然是希望政策能尽早出台。但从行业的角度来看,过早的出台国家具体政策,对于储能整个行业的发展未尝有利。因为目前储能的电池技术和应用技术都存在明显的短板,而一个政策的出台很可能会带来过热现象,会让这个行业出现泡沫,如果到时市场未达到预期,储能行业就很容易转到另一个极端。
???????? “我最不想看到的情况是出了具体机制后,这个市场就出现一窝蜂现象,然后出了问题就停了下来,”俞振华说,“所以,我认为国家目前应该做的还是大力支持示范项目。而出台具体的政策必须等到有足够的技术作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