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技术INNOVATIVETECHNOLOGY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前沿 » 创新技术
创新技术

“火电当家”面临减排重压 核电撬动电力供应结构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2-1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次数:188

减排重压在肩,改变中国“火电当家”的电力供应结构,已如箭在弦上。

  而相比太阳能、风电,核电显然是一个更为现实的选择。早在2007年,中国政府已经明确:到2020年,在运行核电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核电占全部电力装机容量的比重,从当时的不到2%提高到4%。

  “按照每千瓦1400美金来算,现在已装机的有12个机组(约1000万千瓦),这意味着,未来10年,中国核电产业至少新增400多亿美元的投资(3000万千瓦)。”中国机械联合会总工程师隋永滨告诉本报记者。

  事实上,4000万千瓦,已经是一个保守的目标。

  整个2009年,有关“中国即将提高核电比例至5%(7000万千瓦)”的消息便不断传出。而最新的消息是,在目前正处于草案修改阶段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中,核电的发展目标或将再次提高:至2020年,核电发展目标将调整为8600万千瓦。

  对中国的装备制造业而言,这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据隋永滨介绍,“在核电装备上的投入,占到整个核电项目总投入的50%。而目前,核电装备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75%。”

  不过,这个巨大的市场亦有很高的门槛。由于“资质”和能力的限制,大部分核电设备订单将由央企、国企获得。“在国内的核电装备供应中,民企所占的比重仅10%左右。”隋永滨说。

  2.5万亿的盘子

  “实际上,即便中国核能比例提升到5%,也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原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钱积惠对本报记者称,“世界平均水平为16%。法国已经达到80%以上,发达国家的平均比例为25%”。

  实际上,中国的核电建设正在加速。目前,国内拥有核电牌照的仅有三家企业: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

  本报记者从中广核了解到,作为国内三家拥有核电牌照的企业之一,中广核已经建成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一期2个项目,在建项目还包括岭澳二期项目、辽宁红沿河项目、福建宁德项目、广东阳江项目、广东台山项目等6个,另有广西防城港、湖北咸宁等4个新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准备工作。

  在钱积惠看来,中国应大力提高核电的比例,而要达到世界平均水平(16%),中国至少还要上马近百个核电项目。

  这就意味着一个规模庞大的核电投资计划。钱积惠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大亚湾核电站有两个百万级的机组,总投资约为250亿元。按照100个项目来算,未来,中国的核电投资将达到2.5万亿元。

  “核电产业的发展,将带动一大批企业发展。”据钱介绍,目前在核电投资中,占比最大的是设备采购这一块。

  中广核方面也对本报记者表示:“核电项目带动的产业链较长,拉动效应较大,这必将给装备制造业带来发展的机会。按照国家要求,我们对每一个核电项目的国产化,都有相关安排和比率。”

  央企抢先布局

  “核电业务将成为我们公司未来业务增长亮点。”12月初,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东方电气董秘办一位不愿意具名的负责人对本报记者称,“我们的在手订单非常充足,将在2011年后释放出来。”

  按照海通证券的预测, 2009年、2010年以及2011年,东方电气的核电销售收入分别将为15亿元、30亿元和100亿元。

  在2002年进入核电装备制造后,核电已经成为东方电气的核心增长点。“虽然现在核电在公司的业务中占比不大,但是,我们对核电的布局是很早就开始了。”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公司去年的市场融资和今年的非公开发行,主要募集资金项目都包括了核电生产投入和技改项目。”这位人士称,“这无疑将推动公司在核电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据其介绍,东方电气已经在四川的德阳、自贡,以及广州和武汉,通过收购、新建生产制造基地来大力打造其核电业务。

  海通证券的报告显示,“东方电气目前公司核电设备产品系列完备。目前,东方电气在国内核电设备市场占有率为50%。”

  而据银河证券分析师沈文春介绍,除了东方电气,国内核电主要设备商还有上海电气、哈电集团以及中国一重、中国二重等,皆为央企或地方国企。

  民企仅占10%

  而对很多民营企业来说,这同样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会。

  浙江三方控制阀门股份公司,便是其中之一。11月,浙江三方刚刚拿到了中广核的一个订单,主要是向中广核提供一种叫“常规岛电站辅机”的产品,作用是“在原子反应堆把核能转为热能后,常规岛电站能把热能变成机械能”。

  “这次是由政府组织的,当时参与的有近百家民企。”12月15日,浙江三方公司核电质保负责人叶水兰向记者透露,大部分企业都只是提供一些外围的配套产品。“我们主要是提供一些阀门产品,总额也就是几千万元”,“这仅是整个核电设备中很小的一部分”。

  “在这些民企中,拥有核电产品许可证的只有我们一家。”叶水兰颇为自豪。而据其介绍,整个浙江省,拥有核电产品生产许可资质的也仅有两家。

  2005年12月29日,在从国家核安全局拿到“民用核承压设备设计、制造资格许可证”后,浙江三方获得了进入核电市场的“通行证”,开始了与中广核等多家国内外的核电制造商的合作。

  核电的门槛

  “民企中还没有一家拥有整机制造商资格。”前述东方电气人士说,在核电产业这块大蛋糕里,民企目前还只能扮演一个小角色,“大部分是零部件的供应”。

  一个核电站包括各种系统300余个,需要大大小小的零配件数万套,正是由于核电产业链很长,像浙江三方这样的民营企业,才获得了参与其中的机会。

  “目前,民企很难从核电装备中获得大的订单。”前述东方电气董秘办人士介绍说。相比于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哈电集团以及中国一重、中国二重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这一块还差得远”。

  而据隋永滨介绍,在核电装备的国内采购中,民企获得的份额应该能达到10%。

  “资质”是门槛之一。“生产核电产品需要经过国家核安全局监管。”钱积惠表示,出于对核电产品安全性的考虑,国家相关部门对此监控比较严格。

  “除了资质外,更重要的是,核电产品对技术水平、资金要求很高。”上述东方电气人士称。“并不是说民企想研究就能研究的,一般民企没有能力承担这些研发成本。”隋永滨告诉记者,“包括主机和核岛的9大关键设备的技术,目前都由国有企业拥有。”

  在隋永滨看来,“民企的突破口,主要还是在泵阀、电线电缆、密封件上。”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技术前沿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