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7年,华鹏智能仪表就相继被省工信厅、国家工信部评为两化融合试点企业。如今两年时间过去了,“两化融合”究竟为企业带来了什么?8月28日,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进华鹏智能仪表有限公司,采访了公司总经理戴诚和运营总监魏威。
在华鹏电表制造车间,记者看到,每道工序的操作平台上,操作人员都要对仪表主要组成部件电路板进行扫描,然后进入下一道工序。通过条码信息管理,对产品整个制造过程进行监控,确保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这是公司一年前引进ERP和MES信息化管理模式系统的成果。 ERP企业资源系统,能有效管理销售、发货、库存、营销等各方面,通过数据分析平台,达到数据唯一、实施共享、多路径查询功能,为公司生产计划、销售决策、财务核算等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MES条形码则扫描控制生产过程,可通过连接设备控制系统实现自动投料控制,实时统计车间采集数据,监控在制品、成品和物料的生产状态与质量状态,同时,也可利用条形码自动识别技术对员工生产状态实施监督。 “不同订单,产品规格也不一样。以前靠人工肉眼识别,很容易出现混装、漏装、多装等失误。现在,同一条生产线混合组装多种型号产品的时候,通过扫码便能自动校验和操作提示,杜绝了部件装配错误。”魏威告诉记者,公司利用“互联网+”建立大数据库,通过两化融合解决了不少传统车间管理模式中的问题。 当前库存是多少?每道工序线上的配件数量是多少?何时能成品入库?要分别供应给哪些客户?打开数据库,点击几个按钮,所有信息便通过数字形式一目了然。数字化信息管理,不仅可以对产品的质量检测数据进行自动统计和分析,还能精确区分产品质量的随机波动和异常波动,将质量隐患消灭于萌芽之中。同时,废除了各道工序的人工表单,大大减少了操作工数量。在该车间的最后一道工序,记者看到,原本需要10多名操作工完成的工作量,自从运用自动检测线以后,现在只需要两名操作工便可完成。 据了解,自2009年以来,华鹏所生产的电能表、电能计量箱、封印等产品均已在国家电网公司和下属网省公司的项目招标中中标,已成为国家电网公司及下属网省公司的重要供应商。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公司的产品已成功覆盖华东、华中、华北、东北等地区,拥有1000多万用户,所有挂网产品运行良好,用户十分满意。 “近年来,华鹏智能仪表在两化融合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达到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企业运营效率得到很大提升。”魏威介绍说,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牵头的两化融合领导小组,并招收了一批优秀的IT高新技术人才,同时,在信息化工作方面规范了制度、责任和基础信息管理方式。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公司凭借先进的技术、可靠的产品性能及快捷优质的服务,赢得了用户的信赖,所有的合同履行率为100%,产品验收合格率达99.8%以上。”采访中,魏威细数了公司获得的一些重大荣誉:2015年被评为江苏省企业信用管理贯标单位;2017年,华鹏牌商标荣获江苏省著名商标称号,多费率智能电能表荣获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同年被省工信厅、国家工信部评为两化融合试点企业;2018年通过两化融合贯标。 两化融合,不仅帮助华鹏智能仪表实现了生产成本大幅降低,生产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与工业产能明显提高,而且促使其生产制造资源更加合理化、精细化、有序化使用与管理,实现企业信息化、数字化、现代化建设,帮助其由传统的机械制造企业向技术创新型企业转变,最终实现产品制造过程的智能化。“产业”和“数字”的两化深度融合,让华鹏智能仪表走上了智能制造之路,更促使其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两化融合是真正意义上的产品制造信息、智能设备和信息共享三者在制造业的完美融合,涵盖了工厂制造的生产、质量、管理、售后等环节,是智能制造的典型代表,主要解决车间、生产线和员工以及产品的设计到制造、质量控制、用户使用实现的转化过程。”公司总经理戴诚表示,两化融合改变了传统的规划设计理念,将设计规划从经验和手工方式,转化为计算机辅助数字仿真与优化的精确可靠的规划设计。下一步,为努力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计划投资4亿元在江苏中关村建设智能生产车间,以进一步推动公司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的深度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