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ENTERPRISE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资讯 »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王西:走进西藏保供电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3-08  来源:今日沧州  浏览次数:441
       走几步路就要大口喘气,胸闷气短;吃水要自己到井里提,滴水成冰……在严酷的高原环境里,王西和同事跋涉在冰天雪地的西藏,抢修线路,保障当地居民正常用电——
QQ图片20190308105141

本报记者 邓晓燕

2月27日,王西就从沧州出发了。

如果状况良好的话,原本5天他就可以到西藏改则县。

到昨天,8天过去了,他才到达阿里。

大雪封路

这是怎样漫长的路途啊。

2月27日,王西就从北京坐上了火车,45个小时后,他才到达拉萨。

他在这里需要坐飞机才能去阿里,没有火车,也没有公交,只有小型飞机通航。

飞机每天一班,需要提前预约,由于天气原因,飞机经常停航。

这里冰天雪地,大雪封路,王西除了等待,没有别的办法。

到3月6日,王西才终于坐上飞往阿里的飞机。

这时,已经距他从沧州出发过去了8天。

当日10点多,他到了西藏阿里地区。

他还要在阿里等公路通车后,才能出发,到他援藏的目的地——改则县。

到改则县还有500公里,没有公共汽车,要么坐当地人的“四座小卡车”,要么等单位的车来接。

他这是第二回去西藏了,但依然没想到会在路途上滞留这么多天。“我们去的地方就是这样,冰天雪地,交通不便,大雪封山、封路……去一趟都很难,更别说在这样的环境里干活了。”王西感慨。

沧州第一批援藏的“电力人”

王西,43岁,国网河北省供电有限公司盐山分公司望树供电所营业员。

王西告诉记者,2018年10月份,他和沧州的曲仪昂、李庆丰、闫亮一行4名电力部门员工参加了“组团式”援藏工作。

王西是沧州第一批来这里援藏的“电力人”。2018年8月的一天,王西了解到沧州电力部门需要4名员工去支援指导西藏电力建设。他觉得自己还年轻,需要更多的历练和学习,西藏一直也是他向往的地方。王西便打算去支援藏区的电力建设,以自己的知识帮助更多的藏族同胞。

做决定前,王西与父母、妻子做了一次长谈,父母担心他身体吃不消,不过他们最终支持了儿子的决定。

妻子朱淑红很开明,“去吧,家里有我呢。”在亲人的支持下,王西毅然踏上援藏之路。

2018年10月9日,得到援藏消息仅仅6天后,王西和其他3名援藏“电力人”一起,从沧州来到西藏阿里供电公司驻地狮泉河镇。

王西第一次到西藏就领略了那里的严苛环境。

“到狮泉河镇交通不便,坐火车到拉萨后,再改坐飞机到阿里,从阿里到改则县没有火车也没有公交车,只能搭乘民用便车,或者和单位联系好了让车去接。”

然而这都不算什么,更难的是工作。

王西说,他们“保电”的地方办公环境差,各个科室建设还不健全,财务管理不完善,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他们许多工作,都要在零下十几度的气温下,从零开始。

现场抢修,保障供电

“西藏的气候对我们是种考验。”王西说,天气寒冷,气候干燥,援藏人员会经常感觉不适,胸闷气短,喘息困难是常态。

据王西介绍,还未到冬天的狮泉河镇气温达到了-10℃,室内取暖要用燃煤炉子。

当天晚上,王西盖了两床被子都没暖和过来。没有自来水,要用水,他们就得到十几米开外的井里提,刚从井打出来的水,滴在地上瞬间结成冰。

“我们4个人来这里的主要任务,是给当地电力人员作指导培训,把自己的技能传授给他们,使他们的技能本地化、专业化、实用化。这里供电不正常,我们来这里首先要让藏族同胞可以正常用电。”王西说。

到西藏的第三天,正好赶上王西所住的幸福小区有一台变压器进行抢修,王西和曲仪昂等几人主动提出去抢修现场支援。

到了现场,几个人发现,施工人员没穿长袖服装、绝缘胶鞋,蹬在铁梯子上,在没切断电源的情况下,徒手触摸电线……“真是太危险了。”见此情景,王西和曲仪昂等人立即叫停。

经过询问得知,当地工作人员没有进行过安规培训。他们决定,留在施工现场,全程跟踪督导,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此后,王西他们多方求援,协调、调配培训教材和安全工具,组织了改则县供电公司的“安全第一课”,对31名工作人员全部进行了培训。

紧接着,他们专门制订了安规学习日程表,每周为当地员工安排一次学习,还“一对一”“面对面”为员工讲解相关知识和安全工具使用方法。

步行50公里,完成线路测绘

“援藏工作时时处处是考验。”王西说,到西藏不久,阿里供电公司要编制代管县年度综合计划,需要改则县供电公司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

“2017年,改则县供电公司刚成立。县域内有35千伏线路1条、10千伏线路4条,还有一条没有通电,他们那里从来没有做过电网运行图和缺陷隐患台账。改则县没有勘测单位,全供电公司只有4辆皮卡车,两辆在水电站,两辆用于抢修,没有车辆可用于外勤勘测。”

难题就摆在面前,怎么办?王西和曲仪昂等人决定:步行进行勘测。

4人8天,往返50多公里,步行40多万步,终于完成了3条全长25公里的10千伏线路的测绘,并建立了安全隐患台账,把继续改造的线路进行了综合计划项目申报,为当地电网发展、负荷增长预测提供了数据支撑。

高原不比平原,经年的风吹雨打,电线杆很容易歪倒。

2018年12月底,王西等4人接到改则县洞措乡停电半个月的消息,他们即刻赶往洞措乡,经过查找线路,他们发现,在洞措乡附近的一片沼泽地处,有四根电线杆歪倒了。为了让当地藏民用上电,他们和改则县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一起动手进行抢修。

在抢修的过程中,有位藏民告诉他们:“这个地方是沼泽地,每年夏季来临,支在沼泽地里的两根电线杆就会歪倒。”怎样才能避免夏季来时电线杆再次歪倒?王西和曲仪昂等4人经过多次讨论,得出方案:“绕开沼泽,改变线路!”

一周时间里,他们风餐露宿,野外施工,终于让四根歪倒的电线杆立起来了。

“洞措乡的藏民家通电了。”在这喘气都费劲的地方,王西和战友们用自己的劳动,换来了藏民家里的光明。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企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