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ENTERPRISE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资讯 »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刘荣华:见证上海电能计量技术的光辉岁月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1-26  来源:人民网  浏览次数:492

坐落在长宁区天山路的计量中心大楼,走过几十年中国光辉时代,也见证了这几十年中国电能计量事业的飞速发展。这里有许多老专家、老师傅,和这栋大楼一起,几十年如一日坚守计量事业。刘荣华,便是其中一位。即使已经过去多年,刘荣华依然记得刚参加工作时的场景。

起步,有如昨天

上海电力虽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直到改革开放后才真正步入发展的上升通道,刘荣华正好赶上了发展浪潮的开端。1986年的夏天,23岁的刘荣华进入了计量中心工作,当时,这里还叫“表计工场”。

刘荣华从大用户电能表现场检验工作做起。那时,电能表属于精密计量设备,电能表相关的工作技术含量高,有一定门槛。因此,能从事电能表相关工作,刘荣华和身边的同事一样,内心都有一种自豪感。

80年代的上海很多大用户都是外资企业,对电能表的计量准确度要求高。当时国产大用户电能表由于工艺原因难以满足要求,并且难以大规模批量生产,无法与国际接轨。而国外产的电能表计量更准,重量更轻,寿命更长,并且有国际标准认可。无奈之下,大部分大用户只能安装进口电能表,每只价格高达八千元,这在当时可是个天文数字。

大用户电能表昂贵,居民电能表也不便宜,而且由于居民电能表安装数量庞大,设备成本成了一大难题。为了节约成本,当时一栋楼只安装一只用于电费结算的电能表,楼里的居民为了分摊电费需要自己安装一只小容量的电能表。人们习惯将这两种电表称作“大火表”和“小火表”。从“火表”到“电表”,是人们对“电”初步认识到习以为常再到无可取代的转变。

大、小火表的计量方式如今看起来虽然粗糙,但当时刘荣华和身边的伙伴们把这些“火表”都当作精密、昂贵的宝贝。那时候,现场检验班年轻人居多,整个班组朝气蓬勃,热闹非凡。当时的电能表多是机械表,若是出现了故障,他们需要拆开检查和研究,小故障不出班组就能修好。刘荣华爱钻研,动手能力也强,工作没多久就成了班组里的技术担当。电能表拆得多了,练就了一身庖丁解牛的绝活,一只电能表可以拆分成一个个小零件,再原封不动装回去。

虽说拆装电能表充满动手的乐趣,但机械表检验过程复杂,再加上那时交通和通讯不够发达,现场检验班二十多班人员,检验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大家给每个电表都做了一个小卡片,记录了每个电能表用户、地址、安装时间、检验时间等等信息。刘荣华回忆说:“这些小卡片其实就是电能表资产管理的最初原型。”日复一日,小卡片翻得多了,慢慢泛黄了,大家也都成了电能表的“活地图”。

腾飞,万水千山

几十年弹指一挥间,上海电力事业翻天覆地,用户数量增长了数十倍。刘荣华现在已是电科院计量中心电能表现场检验班班长,也见证了这几十年间电能计量的巨大变化。“火表”被电子表取代,电子表又逐渐被智能电能表取代,刘荣华跟一代又一代电能表都打过交道。“电能表身材越来越小,功能却越来越强大了。”刘荣华说。

检验方式也随之升级,虽然无法像再像机械表那样拆开修校,似乎少了一些“乐趣”,但电子时代的检验过程更简便、更科学、更高效。只要扫一扫电能表条码,数据便自动抄读和计算,接好线后误差分析也瞬间完成,数据图表一目了然,整个过程用时5分钟不到。因此,虽然检验数量成倍增长,几十年来检验人员却越来越少了。

更令人欣慰的是,进口电能表独占鳌头的时代已是过去式了,国产电能表如今独领风骚。在这短短的三十多年里,我国电力设备制造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电能计量技术也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近年来,国网智能电能表开始大规模推广使用,从遍及千家万户的单相电能表到准确度要求极高的关口电能表,都来自国产品牌。电能表的更迭不仅反映的是电能计量事业的变迁,更是中国制造水平突飞猛进的映证。每谈及此,刘荣华总是感慨万千,电能表计量的是电量,记录的却是我们国家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历史。

变革,从未间断

“电能表不断升级,数量不断增长,催着我们的检验方式也必须更新换代,我们也要紧跟时代步伐,接触新事物,学习新东西。”曾经的小鲜肉已都是老师傅,但在刘荣华带领下,现场检验班依然是一个学习型班组。现在,有了SG186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的协助,检验任务制定、检验数据录入、检验结果查询等等流程都在系统中完成。根据经纬度信息能准确定位电能表地址,当年的“活地图”们,纷纷感叹技术变革的强大力量。但刘荣华从不满足现状,仍然关注着电能计量前沿技术、发展方向。

技术的变革也不仅仅发生在现场检验,在电能表运维的每一个环节,似乎都在不断革新,从未停止。计量中心从九龙路的“表计工场”到现在天山路的“电科院计量中心”,再到即将投入使用的江场路“新基地”,场地越来越开阔,自动化检定水平越来越高。江场路新基地很快就可以实现计量装置的自动化检定、智能化仓储物流,而且许多环节都是机器人完成,整幢大楼里只需很少的工作人员,就可以满足上千万用户电能表的检定需求,这在几十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现在却都成为了现实。

曾经,手里打磨的是电能表的一个个小零件,而现在,实验室里忙碌的都是机器手臂;曾经,为了维护电能表运行需要一遍又一遍地跑去现场,而现在,动动手指就可以查阅数以千计的电能表信息。未来,又会是怎么样呢?

“未来就看你们的了。”刘荣华微笑着说。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企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