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又是一年七夕时。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是我国古老而喜庆的民间节日,更因“牛郎与织女”的民间传说,给这个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浪漫色彩。因此,七夕节又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而此时,远逐天涯,漂泊不定的电建人,踏着点亮万家灯火的足迹,停下脚步、遥望星空,回味属于电建人的浪漫爱情。
60后,历经风雨的爱情
“没有花前月下,没有蜜意浓情,当时所谓的情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定要在名字后面加个‘同志’。”即将光荣退休的后勤服务公司负责人吴建国笑着说。
当年结婚,项目部分给吴建国夫妻俩一间二十平方的砖房单间,这就是他们的新房了。结婚时,整个项目部的人都来帮忙,贴喜帖,布置房间,置办酒席,好不热闹。
结婚也没什么名牌家具,大衣柜、餐桌、凳子,全都是在工地上手工打造的,特别结实,用了一二十年都没坏。虽然结婚时什么都没有,但吴建国夫妻俩却没有感到日子苦,反倒过得特别充实。
“那时候,我在施工现场肩扛手抬,你李师傅就做好饭在宿舍等我,就这样,转了一个又一个工地。等我退休了,我就带她到全国各地去转转,我们也浪漫一回。”吴建国笑着说。
70后,平淡中酝酿甜蜜
提起自己那个年代的爱情,综合办公室的吴贤惠脸上洋溢着幸福。“被分到班组后,项目主任让我认张少华做老师,天天跟在他后面,爬架子、钻电缆沟、递工具递图纸,就连去食堂打饭都跟着。他这人虽然话不多,但工作特别认真,对人热情实在,特别是对我。”吴贤惠回忆道。
吴贤惠后来才知道,公司都流行“肥水不流外人田”,项目主任想撮合哪一对,就让哪两个人做师徒,软磨硬泡,日久生情,基本跑不了。
“当时流行织衣服,晚上他去加班,我就在宿舍给他织毛衣、毛裤,比现在买的这些牌子暖和多了。”在吴贤惠眼中,爱情是平淡生活中那些微小的幸福。
80后,一起吃苦的幸福
“雨后第一次进工地,两双新鞋都陷进了泥水里,好不郁闷!”86年出生,驻港部队通讯兵转业到电建核电公司的孙愿,谈及被分配到工地首次进现场的经历,至今历历在目。
进入班组,孙愿同样被项目主任“肥水不流外人田”战略所“套路”,她认了一个叫郭念全的年轻技术员做了老师。而这位老师每天“神龙见首不见尾”,早晨一上班就抓起安全帽往外跑,只留下一句,外边太热,你先歇会。中午快下班时才汗流浃背地走进屋,抄起水杯就是一阵猛灌。
如此两天,军人出身的孙愿再也忍不住了,从那以后,郭念全走到哪,她就跟到哪。很快,她学会了开塔吊、看图纸、收发材料,在逐渐掌握现场技能的同时,两 个人的心也悄悄的走在了一起。
90后,爱要大声说出来
毕业于山东建筑大学的张迪进入电建核电公司,被分到青海海西州风电项目部,女朋友则考进了长安大学,开始了5年的硕博连读。
大一的某个晚自习后,筹备已久的张迪手捧鲜花,在全班同学震耳欲聋的尖叫声中,向那个爱慕已久的女生大胆表白。女生虽娇羞地低下头,但却抬起了那只代表“同意”的手。
由于工期紧张,张迪所在的项目部刷新了国内59天浇筑100台风机基础的新纪录。每隔三个月,他才能辗转大巴、火车历经24个小时达到女友学校。但也就只能停留三四天,就要匆忙赶回工地。
分居两地,女友虽有怨言,但每次视频,通情达理的她还是会劝张迪别熬夜,注意身体。青藏高原紫外线强,还特地给他寄来了防晒衣。
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情趣多。或浓郁醇厚、或纯情炙热、或云淡风轻,这就是电建人所呈现的“浪漫七夕”。不论处在哪个年代,不论坚守哪个岗位,我们身后的繁华与霓虹,必将折射出那份埋藏心底的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