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最后一周,国内主要风电制造企业陆续发布2023年三季度报告。从报告业绩情况来看,国内风电装机量的持续上涨虽持续支撑起制造板块公司营收,但风电产业链各环节盈利水平却出现严重分化。受市场环境影响,国内主要风电整机企业净利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零部件供应商毛利率也有所下降。业界普遍呼吁,除了寻求新的盈利增长点外,更需要推动产品创新,促进行业技术进步。
■主要整机商盈利下降
近期,金风科技、明阳智能、运达股份、三一重能、电气风电五家风电整机上市公司陆续公布了2023年三季度业绩,虽然风电大型化不断推进,新产品层出不穷,整机制造商营收大多实现增长,但盈利水平仍在走低。
金风科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3.19亿元,同比增长12.06%,但前三季度净利润总计12.61亿元,同比下滑46.69%。其中,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03.18亿元,同比增长8.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943.5万元,同比下滑97.88%。
同期内,运达股份、明阳智能、三一重能营业收入也基本维持上涨态势,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下滑,海上风机头部企业电气风电出现亏损。数据显示,电气风电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59.24亿元,同比下降11.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5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大降6110.27%。在业绩说明中,电气风电表示,净利润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本期产品销售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同时表示营业收入同比有所下降导致毛利总额有所下降。
从各大整机商公布的销售数据来看,在售的各类机组中4兆瓦及以上机组销售量成为绝对主流。今年前三季度,金风科技在售的各类型机组中,4—6兆瓦机组占比62.74%,6兆瓦及以上机组销售容量为3252.15兆瓦,占比36.54%,与往年相比风机大型化趋势明显。
■利润水平各有不同
最新公布的业绩数据正是当前风电市场环境的写照。根据市场研究机构彭博新能源财经公布的数据,2022年金风科技、明阳智能、运达股份和三一重能都进入了全球新增吊装容量排名的前十位。在业界看来,全球各国提出的气候目标和可再生能源装机目标大幅提振了风电市场,但风机大型化趋势、风电补贴退坡、原材料成本降本不及预期等因素却带来了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
从2020年至今,国内风电整机招标价格就进入下行通道,陆上风机招标每千瓦价格从3000元/千瓦以上降至1500元/千瓦左右,而海上风机招标每千瓦价格从8000元/千瓦骤降至3500元/千瓦左右。风机销售价格的下行,直接挤压了风电整机的利润。
除了风电整机以外,主要风电零部件供应商也披露了最新业绩报告,整体上看,风电产业链零部件供应商营收同样因市场需求增长而呈现上涨态势,但毛利率普遍有所下滑。
塔筒供应商海力风电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12.42%,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净利率为4.36%,同比下滑16.6个百分点。同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为15.55亿元,同比增长32.85%。公司说明称,报告期内收入规模虽然有所上升,但因公司资产折旧增加、产能利用率不饱和、行业竞争较为激烈等因素综合影响,毛利率水平整体低于去年同期,利润规模整体较低。
同期,日月股份、天顺风能、中天科技、时代新材等零部件头部企业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也都出现了可观的增长,但利润水平各有不同。
■盈利能力有望回升
面对风电市场的持续竞争,近期多位风电整机商高管都公开表示,应理性维护行业健康发展。某风电整机企业的高管公开表示,风电供应链对行业发展带来的最核心支撑仍是产品创新、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与此同时,业界对于风电市场未来潜力仍有积极预期。从国家能源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来看,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3348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3205万千瓦,海上风电143万千瓦。截至9月底,全国风电累计装机突破4亿千瓦,同比增长15%,其中陆上风电3.68亿千瓦,海上风电3189万千瓦。
行业研究机构信达证券分析师指出,从装机情况来看,我国陆上风电维持景气,海上风电近期发展情况向好,根据“十四五”规划目标和已实现的装机量,2023-2025年海上风电有望累计新增27.9吉瓦装机量,重回高增长时期。随着今年前三季度风电整机价格出现止跌,产业链盈利能力有望回升。
除了发力国内市场外,风电制造业出口也有望成为未来方向。当前,欧盟、英国、美国陆续上调了风电装机目标,新兴市场风电装机需求也持续增长,但全球风能理事会指出,从供给上看,多国本土制造产能很可能存在瓶颈,产能相对富足的中国风电产业或迎来前所未有的出海机遇。
“与国际制造商相比,中国风电产品成本更低是不争的事实,出口有很大的价格优势。”一位风电整机企业人士告诉记者,“虽然中国风电产业走向国际市场还有诸多不确定性,但如果能做好本地化、突破贸易壁垒,未来市场潜力十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