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分时电价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能够更好地引导用户错峰用电,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降低经济社会运行成本,同时有利于绿电消纳,并为储能行业发展提供更大空间。
应对两大问题——
电力负荷屡创新高,
新能源装机占比不断增加
先见能源联合创始人沈贤义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网调峰压力持续增大,北京分时段电力负荷特点也在不断变化,需要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
“由于社会商业用电习惯的改变,目前商业、居民的用电负荷和持续时间不断增加,甚至拓展至夜间。同时,虽然新能源在电源中的占比在增加,但像光伏这样的新能源发电又在夜间时段无法提供可靠电力支撑。”沈贤义说。
对此,国网能源研究院研究员李司陶认为,北京此次更新分时电价政策,主要有电力负荷屡创新高、新能源装机占比不断增加两方面原因。今年二季度,北京电网负荷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0%,使高峰时段面临严峻的安全保供形势。同时,在北京所在的华北区域电网,风、光发电装机占比已达到39%,在用电低谷时段出现了消纳困难。
“因此,通过优化分时电价政策,调动电力用户参与削峰填谷的需求就显得十分迫切。”李司陶说。
对于电力系统整体而言,通过价格信号引导负荷侧削峰填谷,除了可以保障系统安全平稳运行之外,还能优化电力系统各环节的投资效率。
“目前,负荷尖峰化问题十分突出,严重降低了电源和电网设备利用率。尤其是北京,空调和采暖负荷集中、峰谷差较大,通过价格引导削平尖峰,可免去部分低利用率的设备投资。”李司陶说。
实现两大改变——
优化时段划分,拉大峰谷价差
业内专家表示,时段划分不准、价差水平不足,是北京本次完善分时电价政策要解决的两大问题。
在时段划分方面,《通知》将全年峰谷时段按24小时分为高峰、平段、低谷三段各8小时,将高峰时段由原来白天5小时、晚上3小时调整为白天3小时、晚上5小时,谷段维持不变,并在夏季(7、8月)、冬季(12、1月)各执行每天3小时的尖峰电价。
“新能源装机占比不断增加,电力系统峰谷时段的判定标准已经发生变化,即从单纯的按用电负荷进行判断,转变为按用电负荷与新能源出力之差的‘净负荷’进行判断。”李司陶分析,从北京此次调整来看,将13点至15点的时间段从高峰调整为平段,即与光伏装机增加有关,因为光伏出力使该时段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得到缓解。
在价差水平方面,《通知》进一步拉大峰谷价差,从而加大削峰填谷的激励强度。《通知》将单一制用电峰平谷电价比例调整为1.71:1:0.36(不满1千伏)和1.8:1:0.3(1千伏及以上),两部制用电峰平谷电价比例统一调整为1.6:1:0.4。尖峰电价在高峰电价基础上上浮20%。以不满1千伏的单一制用户为例,调整前的峰谷比在2:1左右,新政策施行后则扩大至4.75:1。“按目前代理购电价格水平,北京大部分用户峰谷价差将达到0.8元/千瓦时以上,给予用户充足的调节激励。”李司陶指出。
此外,北京市分时电价政策执行范围明确为除地铁、无轨电车、电气化铁路牵引用电外的所有工商业用户;尖峰电价政策执行范围为变压器容量在100千伏安(千瓦)及以上且电压等级在1千伏及以上的工商业用户。
降低电费这样可行——
主动优化用电行为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举例分析,若广大工商业用户在调峰能力范围内主动优化自身用电行为,将进一步降低电费。
例如,年用电量为3500万千瓦时的某商场,峰、平、谷电量比例分别为40%、35%、25%,尖峰电量为2%,属于城区1-10千伏的单一制用电模式。政策调整前,每年电费支出约3304万元,政策完善后,用电习惯不变情况下,该商场每年电费支出约3346万元,增加1.3%。
但若该商场通过调整用电习惯、节能改造、储能等方法,将5%的峰段电量调至谷段,那么,该商场每年电费支出可降为3234万元,减少112万元,降幅达3.4%。
“此次政策调整对不满1千伏用电工商业用户的影响较小,对于大工业用户的影响较大。对此,大工业用户可以调整生产经营活动,增加在谷段的用电,减少在峰段特别是尖峰时段的用电。”沈贤义说。
李司陶也建议,用户可通过调整生产计划和部分设备的运行状态,在电价低时多用电,降低用电成本。同时,当前诸如虚拟电厂、用户侧储能、分布式电源、节能改造等用电技术快速发展,价差空间扩大提升了采用这些技术措施的经济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