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析INFORMATION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政策解析
政策解析

8年新电改撬动能源转型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4-23  浏览次数:501

《 中国能源报 》( 2023年03月27日   第 01 版)

 

  图为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及其配套工程。资料图片

 

  2022年,全国市场交易电量共5.2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60.8%,同比提高15.4个百分点——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生动述说着新一轮电改8年走过的历程。

  2015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这份被业内称为“9号文”的文件,正式拉开了新一轮电改大幕。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本轮电改旨在构建竞争性电力市场,有序推动发电侧和用户侧参与市场化交易,打破原本电力“统购统销”的计划格局,有效引导电力回归商品属性,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各类电能商品、服务和资源最优化利用和社会福利最大化。

  截至目前,新一轮电改取得哪些成绩、存在哪些问题?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电力体制改革又将走向何方?

  稳步推进成果丰硕

  “新一轮电改以来,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稳步有序推进,多元竞争主体格局初步形成,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明显加强,电力市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近日召开的第一届电力市场高端论坛上,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肯定了电力体制改革的成果。

  首先,“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电力市场总体格局初步形成。电力市场政策持续完善,相继出台了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等一系列文件。电力市场体系日益健全,中长期与现货市场协同开展,形成了包括电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交易的电力市场体系。电力市场运作机制更加规范,组建北京和广州 2 个电力交易中心和 33 个省级电力交易中心并实现相对独立运作。

  其次,“统一市场、协同运行”的市场总体框架基本形成。市场交易在空间范围上覆盖了省间、省内,在时间周期上覆盖了中长期交易及日前、日内现货交易,在交易标的上覆盖了电能量、辅助服务、合同交易、绿电等交易品种。现货市场建设从无到有,取得积极进展,第一批8个现货试点省份实现省内现货长周期试运行,第二批6个试点省份开展模拟运行,促进了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和可再生能源消纳。

  第三,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市场交易电量和市场主体数量均创历史新高。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经营性电力用户发用电计划全面放开。2022年,电力交易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市场交易电量已占到全社会用电量的60%以上。“9号文”印发以来,我国各电力交易平台累计注册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加,目前已超过60万家,增长了14倍。

  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进一步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年均增长9%,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达到8.4%,基本保持同步增长,电力工业快速发展满足了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用电需求。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系统,建成全球最大规模清洁能源体系,且电价始终保持相对较低水平,电力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临新任务新挑战

  在“双碳”目标下,电力市场建设也面临新任务、新挑战。

  “随着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加快向清洁化、低碳化方向发展,发电资源角色以及系统特性发生变化,深刻改变了电力系统的基本形态和运行特征,也对电力市场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陈国平坦言,能源转型背景下,安全保供压力持续增大,电源装机主体由可控、连续出力的传统电源向不确定性的新能源转变,系统平衡机理更加复杂,对系统调频、调峰资源的需求大大增加,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的难度进一步增大。适应新能源大规模参与的市场机制亟待建立,在发电侧,激励火电灵活性改造、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在需求侧,激发和释放微网、储能、虚拟电厂等调节资源。与此同时,一方面,为平衡新能源出力波动和电量消纳,电力灵活性资源投资和调节运行成本将显著上升;另一方面,服务经济发展,电力终端价格仍需保持相对稳定。两者矛盾凸显。

  在国资委中央企业专职外部董事张国厚看来,当前,电力发展缺乏全行业规划指导,电力发展的统筹性、协同性有所削弱。发电项目的布点和区域电网的布局不协调,有些项目投产后不能及时接入电网,不能达产运行,弃水弃风弃光仍然频繁发生,造成资源浪费。另外,电价形成机制长期没有理顺,煤价上涨没有得到有效及时疏导,造成电力企业经营困难。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我国已全面放开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将电价浮动范围扩大至在基准价基础上上下浮动不超过20%,但依然未能扭转煤电行业亏损局面。各地基本交易规则、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差异较大,跨省跨区交易还存在壁垒,现行电力市场体系亟待进一步健全。

  深化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电力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作。

  陈国平认为,在“双碳”背景下,电力市场建设面临着安全、经济、绿色等多重目标的挑战,需要协调好省际与省内市场,中长期与现货,传统能源与新能源,计划与市场的多重关系,要坚持系统思维、顶层设计、协同推进。

  在舒印彪看来,电力是特殊商品,电力市场建设应该统筹安全、经济、绿色发展,确保电力安全可靠供应,以最低成本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确保电力供应可获得可支付可持续。

  黄学农建议,充分发挥中长期市场在平衡长期供需、稳定市场预期的基础性作用,引导现货市场更好发现电力实时价格,准确反映电能供需关系,推进各类灵活性资源参与辅助服务交易,推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更好体现灵活调节资源的市场价值。此外,要充分发挥电力市场资源优化配置作用,逐步提升新型电力系统的柔性灵活、智慧融合能力。

  中电联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认为,要加快构建多层次协同、基础功能健全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通过建立规范统一的电力市场基本交易规则和技术标准,推动实现全国电力市场和地方各级电力市场统一规范运营和有效衔接,实现新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同时依托微电网灵活调节能力实现分布式新能源就地消纳,提升整个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

  煤电在我国能源保供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杨昆表示,要逐步挖掘和发挥常规电源在安全可靠替代中的作用,不断推动完善煤电价格补偿机制,进一步统筹支持现役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逐步完善煤电机组最小出力技术标准,科学核定煤电机组深度调峰能力,发挥煤电机组调节能力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不断健全适应能源绿色发展的政策和市场机制。充分考虑新能源预测困难、波动性大、单体规模小、比较分散的物理特性,进一步缩短交易周期,提高交易频率,以适应新能源出力预测准确性低的特性。同时,逐步建立完善有利于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提升的辅助服务市场和价格传导机制。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