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资讯INDUSTRY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情资讯
行情资讯

中央定调:2023年起电价或将“大改”?取消阶梯电价?电费以后咋交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23  浏览次数:376

引言
 

 

 

用电是我们最常见的生活行为,但是鲜有人知道的是我国的电力生产存在一些压力的状况。因为我国现在的电力生产主要有两个方式进行的,一是水力发电,二是火力发电,而后者虽然不愁生产原料,但因为生产过程中会造成污染空气的情况使得不被很多人支持,因此我国的电力供应依然秉持着能省就省的原则。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只能使用阶梯电价的方式来收取电费,以此来节省电力资源。前不久,有数据显示,江浙地带的居民用电量有达到了一个小高峰。其实这样的现象也是非常正常的,毕竟在冬天很多生活行为都需要用电,只是即便我国采用阶梯电价的方式进行收取电费,也依然解决不了电力供应的压力。现在网上有人讨论,中央定调:2023年起电价或将“大改”?取消阶梯电价?电费以后咋交?

 

 

目前我国实行的阶梯电价确实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电力供应的压力,要知道阶梯电价的主要内容大致为不同电量对应的电价都不一样,且越高的电量的价格更高,这种电费缴纳方式也确实非常合理,它可以让人们无意识的形成节约用电的习惯。
 

 

 

实际上,冬天是用电的高峰期,尤其是一些天气寒冷的南方城市,因为那里的居民大多会使用取暖设备来取暖。一般的南方家庭,在冬天的时候,一天平均用电会达到六七个小时,这样一来所缴纳的用电费就非常高的。

 

 

因为我国现行的阶梯电价缴费方式是主要电费计价方式,所以南方家庭在冬天会缴纳很高的电费,由此社会上对阶梯电价有不一样的看法。之所以采取阶梯电价的计价方式主要有两点,第一则是引导老百姓节约用电。要知道我国居民所用的电大多都来自火力发电,而火力发电则需要使用煤这类的原料。
 

 

 

虽然我国煤资源很多,但是如果不加节制是可能会造成煤资源枯竭的,因此节约用电也是为了减少煤资源的枯竭,这么做也是为了可持续发展。第二则是减轻国家电力供应的压力。实际上电子供应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轻松。

 

 

我国的电网非常复杂,同时连通了千家万户,如果大家都过度使用电力,那是会给国家电网造成巨大压力的,严重的话甚至会烧毁电线。因此阶梯式电价的计价方式可以让老百姓有顾忌,从而减少群体用电量。

 

 

我国阶梯电价的标准有三个,分别为220度、220~400度、400度,其中400度的用电量电价最高,为每度电0.79元,而这种标准也一直延用至今,为我国节省了很多的电力。当然在生活中老百姓一般用电不超过400度,超过四百度的则为一些人多的公司或单位,比如酒店什么的。

 

 

实际上,这种用电的计价方式也受到深受老百姓的认可,虽然低用电量单价不高,但是很多老百姓都已经养成了节约用电的习惯。在些年,有些人对这种用电的计价方式有一些不认可,甚至有人还传出中央将会在二零二三年取消阶梯电价的用电计价方式。
 

 

 

至于真假与否,还有待确认,但是在江西等地区却传来进行“分时电价”的试点工作。至于分时电价,它完全不同于阶梯电价,而且可能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它的设立主要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国家电网的供电压力,如果它的试点效果理想,未来或许会全国推行。

 

 

实际上分时电价也有三个时段划分,每个时段的电价都不同,这么做也是结合了我国居民用电的特点,做到针对性的计价。分时电价的第一阶段为晚上22时后,这一时段因为居民大多都在休息,所以用电量不高,自然价格就比较低。
 

 

 

第二阶段为早上8时至10时,因为此时段,我国居民大多都在工作,自然定义为高用电时段,因此收取的电费单价自然就高。而第三时段为早上10时至晚上22时,这一时段的用电价格一般,夹在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之间。之所以有这样的用电计价方式是因为考虑到我们现在的生活。

 

 

现在不比以前,有各种先进的电子家具,同时用电也非常的方便,可以说只要呆在家中,想怎么用电就可以怎么用电。因此分时用电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些电器不至于集中在某一时段集中用电,这样可以避免供电量不足和电压不稳的现象。
 

 

 

结语
 

 

 

同时分时电价还可以引导老百姓用电时错开用电的高峰时段,从而享受持续稳定的电力。之所以有这样的好处,那是因为之前的时候就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比如我们在夏天的时候,经常会因为家家户户用风扇吹空调,而致使我们所在的地区电力供应紧张,最后出现断电的现象。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