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局工作人员在进行继电保护装置的日常检查维护。(李泵 摄)
在贵阳市中华北路,贵州省电力交易中心所在的浅灰色大楼屹立在醒目的道路一侧。这里,见证了贵州一步步深入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和市场化交易的历程。进入三楼办公区,挂在墙上的一行红底白字引人注目:改革创新、依法依规、公平公正、优质高效。
“市场化的内容就要用市场化的方式来处理。”10月30日,贵州电力交易中心总交易师朱明用一句简单通俗的话,点明他对市场化改革的理解。
朱明给出一组印证改革成效的最新数据——
今年1至9月,全省累计完成市场化交易电量570.69亿千瓦时,占省内售电量的55.85%。如何理解这组数据?朱明说,2021年,全省市场化交易电量突破600亿千瓦时,创下省内历史新高。今年,有望突破700亿千瓦时,再创历史新高。
市场主体注册数量方面,截至9月底,贵州电力市场注册的市场主体共7635家,同比增加2816家,其中,发电企业90家、售电公司119家、电力用户7345家、电网企业81家。
在改革中前进。纵向看,贵州用数据印证改革的步步推进。横向看,贵州电力市场化改革在全国也走出了一个个“率先”。
电力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回看改革历程。2002年4月,国务院公布《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国家电力公司拆分为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和四大辅业集团。2014年12月,新电改方案《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获原则通过,择机发布,意味着全国电力“啃硬骨头的改革”在2015年拉开帷幕。
贵州,在全国改革浪潮中乘风破浪。
勇立潮头。2015年2月,贵州电力交易中心作为贵州电网公司内设机构成立。2016年3月28日,贵州电力交易中心成为全国首个多股东有限公司制的省级电力交易中心。2020年,贵州在全国率先完成股改任务,电力交易中心股东由2家增至9家,贵州电网公司持股比例由80%降至39%。2021年,贵州率先在全国完成电力中长期交易合同“六签”任务,此举有力推动了中小用户进入交易市场。
走深走实。2015年以来,贵州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1年,累计完成市场化交易电量3827亿千瓦时,通过市场化交易降低用户用电成本290亿元,其中电网企业降低181亿元,保住和新增大工业用电量1282亿千瓦时。交易电量从2015年的172亿千瓦时增长到2021年的663亿千瓦时,年均增长25.2%,占省内大工业用电量的比例从40%提升到96.6%,交易用户从2015年498户增加至目前的8699户。
“通过电力市场交易平台,我们能够获得更稳定的电力供应,提高生产过程中的抗风险能力。”在贵州华仁新材料有限公司综合部主任刘源平看来,电力市场化改革让电价根据市场需求波动是改革发展的必然。该公司每年用电约55亿度,电力成本占了企业生产总成本的40%。
改革永远在路上。据了解,近期,贵州每年一度的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会议将召开,会上将审议2023年电力中长期交易方案。该方案的实施将促进电力交易方式更灵活,并促进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