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可见斗转星移,十年弹指一挥间。鄂托克电力的十年也如潮水般翻涌,从鄂托克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到鄂托克供电公司,这个全国文明单位、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的十年经历过什么?让身处不同岗位、生于不同年代的电力工人来告诉你答案。
60后视角的电网发展
——从星点供电到网罗万家
1969年出生的贺丹隆,是输电运检班班长。“我1988年参加工作的时候,农牧民吃水是靠骡子拉,凭牛粪、羊粪烧火做饭,家里仅有的几样家用电器之一——电视机,还是黑白的,常常是好几家人挤在一起收看节目,种的庄稼也就是家门口的几亩地,大家伙隔一段时间会一起用柴油机抽水浇一次地。”
2011年到沙井供电所担任所长的贺丹隆,见证了无电户家里通了电时笑弯的双眼和上扬的嘴角。“2012年沙井供电所共管辖10千伏线路4条,当时开展星级供电所评选,进行低压线路改造、标准化台区改造、客户电表改造,被集团公司评为第一批“四星级”供电所。让老旧电线设备旧貌换新颜,大大提高了客户侧用电安全。2013年实施“户户通电”工程,让90%以上的农牧民通上了电。”
家住希尼乌素的云生豹,在2013年彻底告别了无电时代,冰箱、电视、洗衣机等电器设备陆续摆进家里,2021年更是将电暖气搬进了家里,只需轻触开关即可温暖整间屋子。现在,鄂托克供电公司管辖点状分布的35千伏变电站13座,条条延伸的输电线路18条、10千伏配电线路98条,几乎所有住户家附近都能看到10千伏线路的身影。
“2015年10月,我到包乐浩晓供电所担任所长,到任后的第一时间就前往额尔和图嘎查报到,不久之后,党中央提出了脱贫攻坚目标的总体要求。我们依托电力行业优势,结对帮扶履行电力企业社会责任。驻村后,对照各队报送的贫困户名单,我和驻村队员挨家挨户进行摸排核实,在确定贫困户等级后开展帮扶,每个环节都没有落下。紧接着,我们奔波于找相关部门、筹措项目资金,在解决用电问题的同时,帮贫困户建设草棚、牛圈、羊圈等基础生产设施。布日古德兄弟两家当初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户,第一次见到布日古德是在他的哥哥家,外出打工赔光了所有积蓄,我们和他一起建了生产生活基本设施,2019年退出帮扶前布日古德脱了贫,现在他有200多亩地、200多只羊、4头牛,前不久也脱了单。”
布日古德家的砖房在蓝天白云绿草地的映衬下格外挺拔,小两口夏天吹着风扇、冬天用着电采暖,享受着新时代带来的美好生活,小狗在院子里围着银色小货车跑来跑去,说不出的惬意。
自鄂托克供电公司被确定为额尔和图嘎查定点帮扶单位以来,分公司按照政府相关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各阶段的帮扶工作。2017年至2019年,鄂托克供电公司投入扶贫资金12万余元,建草棚、打机井、助升学……鄂托克电力人在帮扶中始终铭记群众身边无小事,切实把帮扶做到困难群众心坎上。两任所长作为“第一书记”,在做好接力棒交接的基础上,与帮扶户齐进出、同劳作,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见证了日子奔向从未想过的诗和远方。
70后视角的服务变迁
——从要我服务到我要服务
“我上班后对基层供电所的了解是从老班长李志君的回忆中开始的。1999年他到供电所工作的时候,还是骑摩托车在大风后沿着木头电杆巡视故障、抄着老式的电能表。有线电视网络还没有实现农牧区全覆盖,农牧民骑着三轮车去有电的地方拉水、骑着摩托车放羊,有的家庭有了洗衣机,但用极少。2006年,他的岗位调整至电能计量所,我晚他几个月加入电能计量所,当年我们把315千伏安以上的一千余块表计全部进行了轮换,按照周期检定要求开展周期检定工作,虽然还是机械表,但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性还是提升了不少。”
1972年出生的王焱,是低压(计量)运维二班专责工。她从进入单位就在现在的班组,见证了班组的变化与发展,表计管理越来越精细化,智能电表实现了远程费控、集抄等功能,让数据跑路成为了电表抄录的主要手段。
“曾经铁表箱只有打开表箱才能抄上指数,而且里面时不时会有蛇、马蜂在里面筑巢,在抄表员打开表箱的瞬间就被马蜂蜇了,还记得有一次和包乐浩晓供电所李建新去检查表箱,他的胳膊在前几天抄表时被马蜂蜇了肿的特别厉害,在距离表箱二三十米处,李建新告诉我说‘姐,你就在这等的,我把表箱打开之后你再过来’,当时我差点流下了眼泪。”
现在的表箱装有“可视玻璃”,客户透过表箱“窗户”即可看到自家电表的指数、余额等滚动信息,也方便了工作人员检查维护电能计量装置、抄录相关数据。
“以前买动力表需要花费一千多块,对于农牧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电表坏了他们抱着电表来我们班组试探的询问:能不能修好?然后又从兜里拿出钱一张一张的数完递给我们,带着两块电表回去了。”
蒙电e家、蒙速办、微信客户端等陆续上线运行,实现了线上报装、缴费、查询等服务。自2019年“三零”政策落地实施以来,符合条件的电力客户无需上门、审批、投资,便可将电能计量装置安装到户,2022年前8个月就为1517户客户节约投资18.68万元。客户经理24小时电话+线上服务、经常性上门服务,让优质的电力服务走进了千家万户,畅通了企业与客户之间沟通的渠道。
80后视角的电力获得感
——从时日停送到分秒必争
1984年出生的马海潇,是鄂托克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班长,“我2004年参加工作,见证了鄂旗农牧区从村村通电到户户通电再到机电井通电的过程。那时候条件好的农牧民家里有电视,条件不好的只有电灯泡,根本没法和城里的家庭比。现在的农牧民依然是每天种地、放牧,但是拿出手机就可以看他们的牛羊在哪里、在干啥,还能给它们饮水,这大概也是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人选择回到牧区干事业的原因吧。”
十年前,马海潇还是输变电管理所变电运行工区主任,那时候的他只是在电视里、报纸上听说过带电作业。没想到,2018年6月他正式走上了带电作业工作道路。“2012年我们运维的只有9座35千伏变电站,输电线路13条,当年鄂托克供电公司开始建设110千伏变电站。到了2015年共管辖110千伏变电站5座、35千伏变电站19座,输电线路30条,大大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和覆盖率。”
2018年4月,鄂托克供电公司带电班成立,5名80后男青年参加了市公司带电作业基本技能培训和外出培训,通过近2个月的培训,取得了配网不停电作业资质证书。
“2018年11月8日,我们在新卡汉开展了第一次带电接火工作,当时计划工作时间一个半小时,从鄂尔多斯供电公司带电作业中心请来4名外援一起完成了那次工作。因为是第一次带电接火,我们每一个工作班成员都既紧张又谨慎的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从那时起,客户无感‘停电’在我们的供电辖区正式开启。”
90次、134次、253次、360次,这是鄂托克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逐年攀升的作业任务量,历经近五年的春夏秋冬,通过带电作业方式共减少停电79389.2小时·户。带电作业接火工作时间也从最初的1.5小时提升到0.5小时,实现了其他客户无感,等待用电的客户更快、更高效的用上放心电。
近年来,鄂托克供电公司坚持把优化用电营商环境当作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从安全生产、营销服务、电网建设等多方面共同发力,持续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严格落实设备主人制,将责任分解到人,加强设备精益化管理,提升设备运维质量,2022年截至目前,配电线路故障跳闸率为0.65次/百公里。推行“一证办电”“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优化过程管控,减少客户从申请到用电的不必要耗时,低压“三零”客户,办电环节压缩至2个,居民和非居民客户仅需4.1至6.2个工作日即可办结。统筹推进电网建设,在缩短供电半径上下功夫,优化城镇和农村牧区网架结构,供电可靠性有效提升,不断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之路上的用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