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析INFORMATION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政策解析
政策解析

多种商业模式入局,我国充电桩行业多重挑战仍待破解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8-17  来源:证券时报网、每日经济新闻  浏览次数:257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一系列“新基建”、“稳增长”政策的出台,充电产业链喊出万亿市场规模的预期,有了更多的产业链公司入局。但是,充电基础设施前期投入成本高、投资回报周期长、充电桩使用率低、充电桩运营商盈利难,商业模式不成熟,充电技术及安全等问题,仍是充电产业链面临的现实难题。


 

大功率充电需求提高,充电体验没有根本变化

当前,尽管充电基础设施数量及功率不断提高,但车主们的充电习惯及体验却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充电难仍是一个问题,显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仍需继续加速,存在相当大比例的缺口。


 

“从2019年至今,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的充电行为习惯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车主的日常出行距离依然维持在半径50公里以内范围,没有因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大幅度增加和充电设施的快速发展而去改变自己的日常出行习惯。


 

充电习惯上,大家普遍在剩余35~45%电量时就开始充电,充到85%~95%电量时结束,甚至每天的充电量也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充电的起始时间,仍然主要分布在15时和23时。因为这两个时间点电价处于波谷期,可以降低用户的充电成本。”北京汽车研究总院三电中心充电系统专业副总师白健表示。


 

随着电动汽车总装车电量越来越大,车主对用车成本的感知将越发强烈。“未来的公共充电服务业会出现跟当前餐饮业一样的商业状态,即大家集中充电的时间是固定的,那么如何在固定的时间段抢夺更多的车主去消费充电,将会是充电基础设施企业们亟需研究的课题。”白健说。


 

与此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不同技术路线对应汽车销量的分化,再加上电池技术、充电技术的迭代升级,新能源汽车用户的快充需求,正在得到满足。近年来,不少车企布局超充技术,推出800V快充平台电动车,新能源车可以在充电5-10分钟的情况下实现较高的续航里程。


 

但如何提速需要从造成充电基础设施缺口的原因来分析,此前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及其充电技术的不确定性是一大原因,不同技术路线的差异,加大了投资运营风险,影响了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


 

造成充电基础设施缺口的原因还包括:充电桩和换电站设施前期投入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收入来源单一、充电设施使用率低,由此,充电桩运营商盈利难,充电服务的商用模式不成熟,也是充电产业链有待解决的难题。


 

微信图片_20220817091823


 

多种商业模式入局,有序充电可减轻供电压力

正因新能源车主的充电时段相对集中,高负荷对电网造成的冲击不容小觑,这也是部分社区内限制充电桩建设数量的原因所在。


 

“当前社区资源日益枯竭,很多的小区里的配电柜已经没有更多的开关和接口给新车主去建设私人充电桩,而私桩又可以极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行业需要解决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确保更多的车主用上家充。在固定的配电容量上支持投建更多的充电桩,让社区充电桩在固定的配电容量下,空闲时可以输出更大的功率,实实在在地改善用户使用感受。”白健表示。


 

另一方面,公共场站内的充电高峰排队现象更为明显。“当前场站电力的利用率并不高,峰谷价差让用户有明显的选择性。未来功率变得更大之后,就会导致充电的功率更加集中,平均来看,充电量可能并没有太大的增加,但是峰值功率比现在高很多。如果大规模推广,对电网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冲击。”特来电首席专家穆晓鹏表示。


 

对于这一问题,“有序充电”成为各方认可的解决方案。所谓有序充电,是指在满足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前提下,运用峰谷电价等经济措施和智能控制技术措施,优化调整电动汽车充电时间及功率,使之与电网供电能力相匹配,实现削峰填谷。即当电网用电负荷过大时,充电桩会自动降低输出功率,优先保证居民、工商业用电;在电网低谷期,充电桩会自行提高输出功率,充满电后系统自动停止。如此一来既可让用户享受波谷电价,降低用电成本,也可减轻供电负荷满载压力。


 

在欧阳明高看来,未来,充电设施将进入V2G(车到电网)阶段,从一家一户和园区做起,实现车与车、车与家、车与园区、车与微电网的互动,利用大量的电动汽车形成一个“虚拟电厂”,前景十分广阔。目前,电动汽车正从‘无序充电’转入‘有序充电’阶段,预计未来5年之内将会在电动汽车保有率比较高的城市,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另一方面,换电站模式今年以来再度兴起,换电站虽然有即换即走、补能速度快等优点,但该模式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兼容性差,再加上属于需要高投入的重资产模式,从换电站保有量看,该模式未成为充电市场的主流。


 

此外,“私桩共享”这一商业模式趋于成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车企、充电桩运营商参与。私桩共享,指的是拥有私人充电桩的车主在充电桩闲置时间,开放给其他车主付费使用,这一模式可以快速盘活私人充电桩资源,提升私人充电桩利用率,补充公共充电桩不足现状,缓解找桩难、充电难的市场问题;对于私桩车主来说,共享充电桩后可以赚取收益。截至今年6月,已统计的共享私桩数量达7.46万台,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尽管绝对数量快速增加,当前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还面临着部分私家车未能随车配桩、公共充电场站利用率低、充电高峰期负荷集中对电网造成冲击等诸多挑战。


 

从消费者的便利性角度看,我们的充电基础设施还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对于现有充电基础设施,有大量的创新工作要做,希望通过充电基础设施安全管理和智能控制,使电动汽车安全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