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克拉克森研究发布报告,预计中国海上风电装机“十四五”末望达60GW,较当前增长约150%。在双碳目标下,海上风电市场空间广阔。来自重庆市经信委的数据显示,目前,重庆已形成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装”)为“龙头”,80余家配套企业,年产值达500亿元的风电产业集群。
由中国海装设计制造的国内首台深远海浮式风电装备——“扶摇号”,完成总装并将于近日完成并网发电。这一里程碑式的节点,将对我国海上风电迈向深远海、助力“双碳”目标达成产生深远意义。
据了解,“扶摇号”浮式风电装备将应用于平均水深65m的海域,具备环境适应性强、浮式机组功率国内最大、浮体结构形式简单、系泊锚固系统可靠性高、一体化设计等诸多优势。
“浮式风电机组已成为60m水深以上的海上风场建设必然选择。” 中国海装党委委员、总经理助理李晓艳表示,当前,海上风电机组主要是通过单桩或者导管架式等结构固定在海床上,当水深大于60m时,这种结构的成本急剧增加。而采用漂浮式基础的风电机组可以大幅降低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扶摇号”主要部件90%以上在国内完成配套。李晓艳表示,作为国内乃至国际上首个由风电整机厂商直接主导的浮式风电示范工程,中国海装在“扶摇号”研发过程中提出了面向工程应用的成套解决方案,掌握了浮式风电装备开发的全流程技术开发能力,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李晓艳介绍道,目前公司正加快推进下一代H260级海上风电机组研制工作,确保首款H256-16MW机组顺利完成示范应用,并有序开展20MW级海上风电预研工作,持续巩固中国海装在海上风电领域的“领跑”地位。
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2004年,中国船舶集团在渝布局风电产业,成立中国船舶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随着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重庆地区风电产业链实现了协同快速发展,形成了以中国海装为龙头的“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协同服务、协同管理”风电全产业链协同作战模式,在科技创新、产品开发、售后服务等方面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重庆风电产业做强做优做大。当前重庆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风电产业链,年产值达500亿元,带动重庆地区80余家配套企业发展,创造并带动就业岗位3万余个,上缴利税超3.6亿元,为重庆装备制造业的一大支柱板块,同时推动重庆制造业向绿色制造和高端装备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