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锂电池这几个行业对‘双碳’人才的需求是呈直线上升的。”3日上午,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郑巴音在2022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的“青火专场·就业新机遇——双碳长潮与大浪”主题论坛上表示,“现在天津也正在全力推进氢能源建设,如果氢能源汽车能得到足够的应用场景来应用,就会推动整个行业发展的同时,也为京津冀高校,甚至全国高校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在进入或响应碳经济对于人才需求方面,是一个长期的需求。”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陈占明称,“对于中国‘双碳’人才培养的影响方面,它不但只是引导我国高校认识‘双碳’人才的重要性,而且提出了具体有益的指导意见。中国人民大学新开设了碳经济的硕士专业,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用经济手段治理气候与环境引进培育人才。”
“人才的发展其实也是跟着产业走,所以‘双碳’这个产业在哪里,人才就会流到哪里。”知猫人才创始人姜鹏认为,“双碳”的要求就像一个纬度一样会不断往上提升。从人才的角度理解为两个层面,一是从事‘双碳’相关的应用型人才,二是产业型人才,即各种交叉学科,尤其是科技驱动的。
谈及“双碳”的赛道,郑巴音认为有很多细分领域,每一个细分的赛道人才需求、岗位需求的释放速度、释放的时间节点是不一样的。“天津这几年也和国内的很多高校,比如说像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搞了一些合作,比如说在天津很多头部企业,最近在一两年建立了很多大学生的实训基地,相关专业,特别是‘双碳’相关专业,由市人力社保局、市政府给出相应的补贴,希望学生走出象牙塔,真正到产业实践中去,寻找科学的问题。”
脉脉联合创始人何金表示,“双碳”无论是哪个赛道,都给年轻人创造了很多的有利发展机会。他认为,人工智能、碳中和、新能源汽车、医疗制造等行业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我觉得如果想把握住未来10到20年的中国产业升级红利的话,核心还是要把像数学、物理的这些基础信息获取到,因为它才是未来‘双碳’所要做的量化和可视化最根本的点,这是我非常确信的重大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