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牢记嘱托,实施新时代电力“双满意”(让客户满意、让党和政府满意)工程,加快电网发展,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服务福建省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
富民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7月初,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小吃街,各地游客品尝着沙县小吃,烟火气扑面而来。目前,俞邦村正挖掘“沙县小吃第一村”品牌优势,延伸打造沙县小吃原材料特色种植基地,提升小吃产业的附加效益。
“现在我们村制作沙县小吃都是用电器烹饪,和过去比起来可轻松多了。”今年71岁的俞和传在小吃街经营着一个小吃摊,主营手打扁肉、夏茂面、芋饺等小吃,生意红火。“以前用煤不仅效率低,而且气味呛人、污染环境。现在客人来了立马就可以煮,安全又便捷。”说起用电做小吃,俞和传很满意。
为助力沙县小吃产业发展,2021—2022年,三明沙县区供电公司共投资428万元对俞邦村进行农网改造升级,改造线路17.337千米,新增容量400千伏安的变压器1台,改造接户线表箱160户,提升俞邦村的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
可靠电力为沙县小吃产业化发展提供了保障。在沙县小吃产业园里,沙县新沙一品实业有限公司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打造了国内首条机械化沙县小吃电气化生产线。洗菜、和面、包馅、速冻……通过这条电气化生产线,食材变成了一个个精致的柳叶蒸饺。如今,沙县小吃已发展成造福沙县居民的大产业,年营业额约500亿元,辐射带动就业30万余人。
“小茶叶”拥有“大智慧”
一片茶叶,是闽北武夷山人世代相传的手艺,也是当地的支柱产业。
5月10日,在武夷山市天心岩茶村的青狮岩茶厂,制茶师傅吴俤仙根据当天茶青的颜色和形态,通过手机操作智慧制茶系统,设定好做青的吹风时间、滚筒转速、静置时间等,点击“开始”键,制茶设备开始运转。今年制茶季,吴俤仙用上了智慧制茶系统,制茶更加从容。
“去年,十个做青桶正常运转需要两到三个人盯着,现在只要一个人通过手机远程监控,就可以全流程监测制茶做青过程,做出来的茶叶品质更稳定,也更节能。”吴俤仙说。
智慧制茶系统是国网福建电力为武夷岩茶制茶工艺中的做青环节设计的一套远程控制、全流程监测、多数据感知的整体解决方案。该系统实现做青桶实时控制、做青环境实时监测,大幅提高了做青制茶工艺效率,最多可压降三分之二的人工成本。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茶厂用上了智慧制茶系统,让“小茶叶”拥有了“大智慧”。
为了更好地助力茶产业发展,国网福建电力通过推广智慧制茶系统、研发数字化电焙机等措施,提升制茶产业的数字化水平。
数字化电焙机是南平供电公司针对旧式电焙茶工艺无法使茶叶达到品质要求的问题,通过政府、茶企、供电公司三方合作研发的新设备。该设备实现了茶叶自动化生产,通过电脑程序自动控温、翻茶,相比传统焙茶工艺降低了劳动强度和能耗。数字化电焙机的研发实现了制茶全流程电能替代。
打造“清新福建”亮丽名片
近年来,福建省持续深化生态省建设,“清新福建”成为亮丽名片。“清新福建”的背后,有绿色电能的贡献。
福建碳汇资源储备、清洁能源资源丰富。截至2021年,福建省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全省发电装机容量的57.95%。2021年,福建清洁能源发电量占全省发电量的48.54%。据测算,“十四五”时期,新能源电源、微电网、互动式设备将大量接入电网,福建电网新增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达1300万千瓦。
国网福建电力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打造东南能源大枢纽,持续补强福建省内“四纵三横”主干电网,提升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能力。
3月24日,福州—厦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工,建成后将提升福建电网外受电能力400万千瓦,促进沿海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促进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
为推进省内清洁能源优化配置,国网福建电力还促进“配-微”电网融合发展,形成新能源、交直流混联大电网与“配-微”电网融合发展的形态。
6月8日上午,厦门供电公司鼓浪屿供电所员工来到鼓浪屿岛东侧大德记直流智慧生活体验馆,检查直流供电设备的运行状况。这里曾是鼓浪屿岛上最早的开关站,如今则是福建首个“光储直柔”低碳建筑,于5月30日启用。
2021年以来,国网福建电力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厦门则是福建省唯一的新型电力系统市级示范区。厦门供电公司在鼓浪屿打造直流供电微网示范项目,基于大德记开关站建设集光伏建筑一体化、台区柔性互联、分布式储能、直流供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示范项目,相当于建设了一个小型发配电系统直流微电网。
该项目配套建设储能装置,可将日光充足时光伏设备所发电量储存起来,在夜间或阴雨天为建筑供电。大德记分布式光伏设备总功率为3000瓦,在气温不高的情况下,建筑物基本可以实现电力自发自用。
2021年,福建电网新增风电并网容量230万千瓦、光伏发电并网容量70万千瓦,分别同比增长109%、133%;福建电网风电、光伏发电电量分别达到151亿千瓦时、23亿千瓦时,全省并网新能源场站发电量实现全部消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