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析INFORMATION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政策解析
政策解析

广州首个跨市配电网互联互通项目投产运行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08  来源:中国发展网  浏览次数:356

洪林、张超、记者皮泽红报道 6月29日,随着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聚龙庙干线136号杆联络开关顺利合闸,广州从化与清远清城两条10千伏电力线路正式联络。这是广州首个跨市配电网互联互通项目,可以有效减少边远地区的停电时间,让农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更高质量的电力服务。广州清远配电网互联互通后,可以实现从化地区约2500多个用户在3分钟内通过配网自愈技术快速复电,减少从化区鳌头镇聚龙庙片区年停电时间约3小时。

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从化供电局工作人员正在使用无人机对广清配网互联互通工程现场进行安全检查

打通电力“断头路”

老百姓用电可靠性大幅提升

过去广州清远两地通过1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线路联网,但10千伏配电网则处于完全隔绝状态。广清交界区域山峦重叠,多为10千伏辐射线路,是名副其实的电力“断头路”。这些线路发生故障时,负荷无法实现转供,供电可靠性水平受到制约。以清远清城区龙山镇10千伏龙桥线为例,该支线通过长距离架空线路到达广清两市交界区域。由于该线路是单回路供电,没有其他供电线路与之联络,一旦电力线路前端发生故障,电能传输不到线路末端,其后的11个中压用户只能跟着停电,从而使得供电可靠性降低。与此同时,广州从化区鳌头镇同样有线路存在分支线不可转供问题需要解决,而这条线路距离清远线路仅210米。

为解决双方共同的困难和问题,广州供电局与清远供电局深化沟通协作,将位于广州市从化区广清边界的供电线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延长,与清远市边界地区的供电线路通过负荷开关连接起来,从而打通电力“断头路”,实现两地配电线路“手拉手”。该项目打破了跨市建设“壁垒”,两地电网通过10千伏线路连通后,实现了“互济互保、互联互通、互供互备”功能,有效增强了边界地区的负荷转供能力,提高了区域供电可靠性。

为了更清楚分析以前110千伏及以上线路联网和本次10千伏配网互联互通的不同,项目工程人员作了个形象的比喻:广清两地之间的电能传输早已经通过“电力高速公路”互通,但分属两市面对面的村与村之间、镇与镇之间,想要直接通过“乡间小道”、县道走一走反而成了难题。配网互联互通工程建成后,电能无论是走国家级高速、省级公路还是乡间小路,只要有需要,两个城市间就可以随时以最合适的方式互相帮助。

精准投资同时减少生态影响

“小项目”发挥“大价值”

广州供电局积极推动配网精准规划、精准立项、精准投资,努力发挥好每一份投资的价值。广清配网互联互通工程新建10千伏架空联络线路210米,项目总投资并不算多,只能算是一个“小项目”。假设不建设该项跨市联络工程,为实现线路双回路供电,则需要从从化区聚宝变电站新建20公里左右的10千伏架空线路进行联络,这样不仅会花费大量的项目投资,同时长距离的架空线路建设需要翻山越岭,难免对经过地区的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跨市配电网互联互通项目的建设,不仅节省了90%以上的投资金额与运维成本,而且最大限度减少了对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了广州与清远在精准投资、供电可靠性提升、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多方共赢”。

该工程投运后,广州、清远任意一侧检修停电时都可由联络线转供电,停电次数将大幅度下降;当线路发生故障跳闸时,也可实现快速复电,提高抢修送电效率。此外,广州、清远两地供电局还将围绕联络线的调度操作,制定专属的一体化调控方案,建立“横向协同”的联动工作机制。

打造标杆示范工程

推动城乡设施一体化发展

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广州市政府均提出,要建设广清两市、市区两级从基础设施规划研究到实施全过程共同谋划衔接机制,推动广清两市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标准有效衔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加速,让农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更高质量服务。

“本次跨市的配网‘手拉手’工程是广州首例,广州、清远双方共同研究探讨,克服各种困难,为推动广清城乡设施一体化发展,打造出了电力配网线路互联互通的标杆示范工程。”从化供电局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叶洪江介绍到。

为了赶在夏季用电高峰到来前实现电力互联互通,增强线路供电可靠性,广州从化供电局与清远清城供电局相关人员多次研究探讨,共赴现场勘查,制定出最优联络方案,协调解决了跨市调度、停电安排、关口计量、物资调配等问题,最终在6月29日,联络线路工程顺利投产运行。

据介绍,下阶段广州供电局将进一步扩大跨市互联项目成果应用,继续致力于克服广州北部山区电网网架薄弱短板,在提升供电可靠性上持续发力,推进乡村长线路跨市跨区纵深融合。积极推动广州北部山区电网与清远、韶关、惠州等周边地市供电网络的互联互通,打造线路深度互联、资源配置灵活、网架结构坚强的一体化配电网,争当配网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先行示范。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