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程 杨彪 王晓晨
来源 /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把“六保”“六稳”作为工作着力点,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关键年,同时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两个十五年”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是推进电力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电力作为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保障能源安全、降低用能成本、稳定就业等方面皆有重要作用。科学谋划电力“十四五”规划对推动能源转型升级,实现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电力发展总体形势分析、电力多维度发展、能源现代化治理着力点出发,分析电力“十四五”规划重点方向及相应举措,旨在为“十四五”电力规划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总体形势分析
在当前长期贸易紧张和政策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下,全球增长前景明显趋弱。过去一年,不仅全球经济增长普遍放缓,国际贸易流动和全球制造业活动也陷入了同样的困境。2020年我国经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经济增速放缓,大规模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的推出,为疫情过后经济的复苏注入强心剂。
电力“十四五”规划在“十二五”提出的“加快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强化节能优先战略,全面提高能源开发转化和利用效率”、“十三五”充分吸收“十八大”以来党的系列理论成果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发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战略思想论述,对能源绿色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的基础上,统筹考虑能源电力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美经贸摩擦对我国电力需求影响,国际能源安全、新冠疫情对用电需求的影响等因素,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进一步丰富完善安全发展内涵,丰富完善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内涵,科学审慎推进去产能,更加注重能源系统的整体发展,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加注重能源电力行业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更加强调重大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电力多维度发展
电力供需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新冠疫情、全球经济增长缓慢等外在因素形成的连锁反应,使国内电力短期供给需求降低,将长期呈现螺旋上升趋势。
中美贸易摩擦相关影响。由于中美经贸摩擦具有长期性,中美双方的磋商也会一直持续,未来将在什么时候、什么范围调整关税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这将给量化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以及准确预测电力需求走势带来很大困难。
全球经济对电力供需的影响。从历史经验来看,电力消费增速的波动幅度往往要大于经济增速的波动幅度,因此,可以判断今后几年中美经贸摩擦对用电量增长的影响要大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新冠疫情对工业企业用电影响。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能源行业带来一定冲击,但总体来看能源领域复产增产势头良好。截至目前,国内疫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有序恢复,能源电力领域发展势头良好,从3月末开始,全国日发电量、电网日调度发受电量均开始超过去年同期水平,4月全国发电量已经转为正增长,电力需求逐步回升。预计今后疫情对我国电力产供销体系的影响将逐步降低,同时随着“两新一重”建设的推进,电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新模式新业态逐步发挥引领作用。
相应重点:根据社会用电量、疫情对工业产业链影响、社会用电量与经济相关系数及联合国2020年世界经济与展望、中国经济2020~2025发展趋势,预计“十四五”期间电力消费需求达到9.5万亿千瓦时,比“十三五”期间有约2万亿千瓦时的增长空间,但电力消费需求增长率在2020~2022年相对放缓。电力负荷峰谷差持续加大,由于石油、天然气等相关资源限制及冬季采暖范围扩大等原因,导致冬季用电峰值上升较快,夏季及冬季日负荷双峰特征更加明显。
受疫情影响,第二产业用电比重稳步下降,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占比随国内疫情趋于稳定将逐年提高,国家电网经营区域最大负荷增速将高于用电量。预计2025年电源装机27.6亿千瓦,其中水电4.87亿千瓦,核电0.89亿千瓦,风电3.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3.4亿千瓦,气电1.79亿千瓦,煤电12.5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48%。
同时综合考虑环保及碳减排约束对煤电发展的影响、新能源大规模发展、水电和核电建设周期较长等因素,“十四五”期间我国东中部区域电力平衡面临较大压力。如果仅考虑已明确的“十四五”期间投产电源和跨区输电通道,2025年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东中部地区高峰时段电力供应能力明显不足,其中,华北受端、华东、华中等地区的电力缺口将分别达到2400万、3400万和2800万千瓦。因此需要多措并举,包括增加高保证出力电源、跨区调剂以及加大需求侧响应力度等手段,以满足电力供应。
电力数字化转型分析
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对内提升效率,对外加强企业市场竞争活力,数字化转型是发展能源互联网的关键环节之一。新一轮信息革命正在推动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变,成为引领全球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全新动能。各行各业都在推进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推进能源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创新发展能源互联网,为破解多维目标平衡挑战、挖掘更大绿色发展效益提供新路径。“十四五”是确立未来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主平台的关键窗口期。是否拥有工业互联网平台,决定着企业和行业能否进化到下一代的组织形态。能源领域必须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独特赋能规律的工业互联网之路。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企业间的大规模协作成为可能。能源互联网将开创一种新产业,形成一种新的生态关系和治理体系。这表现为多方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关系转化为共建共享共荣的协调一体关系,形成能源产业价值共创共享的合力,更有效地促进营商环境优化及投资、市场、规则等治理现代化,将以一种平台型的数字能源经济新业态,带动产业升级、促进能源革命。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成为影响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领域。
相应重点:能源电力企业积累的海量行业领域专业数据将首先被应用于业务运营效率的提升;以数据挖掘推动运营决策精益化,通过数据感知网络采集上来的数据,需要通过分析挖掘来实现价值的释放;优化产品质量向提升消费体验转变。随着全球能源监管强度不断提升,仅依托能源供应将难以实现利润增加。同时,当今客户不只关注产品本身,而且越来越重视消费体验。在这样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能源电力企业开始依托数据驱动客户体验的改善;以能源数字化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数据成为数字时代新模式、新业态创新的主要动能,能源电力企业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能源电力企业立足于传统业务,利用行业技术和数据的优势,拓展和培育新的业务领域。
能源安全分析
在国家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战略和“六稳、六保”的中央工作指引下,传统电网安全需向更加智能、安全、高效、绿色转变。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积极面对能源发展新形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电网安全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不同于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较高,电网的自给率较高。但现阶段我国包括特高压交直流在内的主网架发展依然处在过渡期,电网结构还不完善,随着渝鄂背靠背直流、华北和华中特高压交流环网等重点工程建设投产,主网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系统安全稳定问题将呈现新特点。
相应重点:新一代电力系统的建设从“源—网—荷”环节入手,依托更灵活友好的电源、更智能弹性的电网和更互动多元的用户,利用更先进的技术,推进新一代电力系统建设,实现绿色、安全、智能和高效;结构合理的特高压主干网架,依赖交流与直流、送端与受端电网、各电压等级的协调发展;充分利用先进控制理论和广域信息,依托二次系统的光纤化、网格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电力调度自动化、安全控制及继电保护系统,实现“在线分析、安全预警、自动控制”,全面提升新一代电力系统的综合控制能力和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需要依托能源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尤其是人工智能、大云物移技术和电力物理系统的融合。
新能源发展分析
新能源大规模并网,但其保障性收购与市场化交易如何对接、新能源如何参与现货市场试点、如何设计火电参与市场交易电量比例促进新能源消纳?这些问题是“十四五”期间的研究重点。我国新能源发展迅速,应用规模不断扩大,成本持续降低,消纳矛盾明显缓解,清洁替代作用日益显著,但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需在“十四五”期间给予解决:一是新能源发电在时间维度上具有季节性、时段性波动和随机特点,在地域上又呈现能源资源和负荷的逆向分布等特点,需要多资源互补、跨地域互补,目前我国网源统筹协调规划还难以实现相关要求。二是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刚刚起步,现货市场建设还处于试点阶段。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机制不完善,火电机组调峰能力得不到充分调用。目前的电力市场设计还无法适应多元主体的不同利益诉求。三是合理弃风弃光有利于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整体经济性,新能源发展规模比较大的国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主动或被动弃风弃光现象,需要研究确定合理的弃风弃光率。
相应重点:“十四五”期间,新能源的发展要完善可再生能源竞争性配置,进一步加强新能源项目管理,建立无补贴新能源项目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机制,找到新能源保障性交易与市场化交易价格平衡点。根据合理的弃风弃光率,规范调整弃电统计原则。积极引导新能源高效利用、有序发展,完善能源产供销体系,提升能源储备能力。构建更安全清洁的能源供给体系,强化科技支撑和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与新能源发电相配套的火电机组发电计划,实现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能源现代化治理着力点
在前文的分析基础上,为完成电力“十四五”能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任务,奠定能源安全新战略长远根基,还需考虑以下几点内容:
一是深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将增量配电改革试点企业的电力规划,纳入到省级及以下电力发展总体规划中,进一步减政放权,并在政府监管机构的统筹工作实施计划下,保障独立售电企业等市场主体正常参与市场交易和经营。
二是响应政府工作报告,扩大有效投资,加快“两新一重”建设的号召,保持投资强度,优化投资布局,推进“两线”、“两化”战略,推动一体化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加快绿色发展步伐,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三是统筹安全和经济,坚持“安全第一”,没有安全的节约是无效的,在保障万无一失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投入;考虑经济投入,调优存量、做优增量,避免设备和电网的投资浪费;关注技术的双刃剑,试点示范先行,不盲目推广应用。
四是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联合央企及国际国内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联盟、研究机构等多种形式的能源电力创新共同体,支持开展项目柔性组织工作方式,不断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推动核心技术国产化替代,通过自主创新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促进行业技术发展和学科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