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初心使命体现在行动上
1月24日除夕夜,国网黄冈供电公司高新区供电中心办公楼里灯火通明。为做好春节保电和黄冈市第二人民医院、惠民医院电力保障任务,抢修班成员仍坚守在岗位上,他们已经连续工作一周。
“铃铃铃……”晚上9时许,抢修班电话响了。班长刘军得到指令:黄冈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紧急启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作为黄冈版“小汤山”医院,要求48小时内通电投入使用。
刘军心里十分清楚,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提前一分钟通电,说不定就能多挽救一条生命。他不敢怠慢,迅速喊来了值班的6位同志,传达了上级的指示。随后拨通了其他8位同志的电话。
“我是党员,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了,我先上!”“那里的情况我最熟悉,我不去谁去?”“好的,我明天早上7点准时到班里集合”……放下电话,刘军的担忧也随之放下了。原来,他担心大家已经苦干了一周,加上正月初一正值假期,人员不能到位,令他没想到的是大家接到电话二话不说都来参加这场“抢通”生命通道的战役。
“别说今年是个特殊年份,就是以往春节,年三十、初一几乎都在抢修现场过,我们早已习惯了,虽然不能与家人吃团圆饭,但看到万家灯火,看到新冠肺炎患者能有更好的就医环境,我们也觉得值得。”抢修班成员刘向阳、胡细桥、戴岩松都轻松地笑着说。
48小时,鏖战黄冈“小汤山”
1月25日大年初一一早,几辆黄色的抢修车呼啸着进入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10多名戴着安全帽、穿着红马甲的施工人员迅速下车,摁下红手印递交“请战书”,工地的一角,“共产党员突击队”的旗帜分外醒目。
“以最快的速度出发,一刻也等不了。”高新区供电中心抢修班班长刘军说。因前期雨水天气影响,医院施工地面坑坑洼洼,但黄冈“小汤山”医院建设工程依旧紧张有序。填土、埋管、拉线、排查……大家在泥坑里争分夺秒抢进度。
下班1点半,刘军从抢修车上抱下来几箱方便面。一盒方便面、一根火腿肠,成为每位班员的午餐“标配”。“在疫区施工怕不怕?”“说不怕那是假的,但一想到当下的努力能换来疫情的稳定、人心的安定,我们就没那么害怕了。”抢修班班员丰志华回想起这几天的经历感慨地说。大家像是提前商量好了的一样,都尽量少喝水少上厕所,只为了节省点时间早一些完工。
医院亮起盏盏明灯,医疗设备嗡嗡作响,感染患者得到悉心治疗……48个小时,两天两夜,抢修班班全体成员加班加点,日夜奋战,确保了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约15000平方米的院房全部通电,1000个床位、45盏应急照明灯和3部电梯电源全部投运,成功确保黄冈“小汤山”按时启用。
确保防疫用电万无一失
1月29日临近中午,抢修班又接到任务——市防控指挥部内部负荷过重,频繁跳闸。想要彻底解决问题,必须办公区停电后重新铺设6至8楼200余米的低压电缆,并更换老化空气开关。按正常来说,这至少需要整整一天的时间。但是防疫指挥部要求,必须在下午2点半之前有电。
“放心,我们保证完成,时间不够我们挤。”刘军干脆利落地决定了抢修方案:先铺设电缆,中午休息时间再做停电部分工作。室外气温已接近零度。在电梯井内敷设电缆的供电员工却是满身大汗,连口罩边缘都被浸湿。出于安全考虑,汗水滑下来他们也不能用手擦……
下午2点5分,三层楼200余米的低压电缆敷设、空气开关更换以及三相负荷调整工作仅仅用了3个多小时全部完成。此时,刘军才意识到已经有半个月没见到父母了,最近一次和父母通话还是过小年那天父母让自己带老婆孩子去吃年饭,可是因为担心自己和整天在外跑新闻的妻子会携带病毒感染年老体弱的父母,只得拒绝了父母的邀请......。
与此同时,抢修班克服人手不足的困难,全力保障市区疫情防治重点医院供电可靠,将定点医院、防控指挥部等重点用户纳入24小时监测,确保供电万无一失。非常时期,抢修班15名职工还运用微信的视频通话功能,当起了远程诊疗的“电医生”。
目前,黄冈大别山医疗中心已改造完毕,国网黄冈高新区供电中心抢修班也将继续深入疫情防控一线,24小时蹲守保电,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驾护航。
信息来源:国网湖北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