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资讯INDUSTRY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情资讯
行情资讯

电网建设70年: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撑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0-08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浏览次数:245

电力作为一种重要能源,是国计民生的基础。电网作为将电能输送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媒介,70年来不断发挥先行军和助推器的作用,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

电网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力量,也肩负起了引领能源转型、优化资源配置、带动共同发展的重要使命。

电网发展规模

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仅765公里左右(估计值),变电容量仅33万千伏安。

2018年底,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达到73.3万公里,比1949年增长了约1000倍,年均增长10.5%。

2018年底,变电容量40.2亿千伏安,比1949年增长1万倍,年均增长14.6%。

电网联网格局

支撑了全国电力供需和市场交易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电力系统很不完善,呈很多小电网分散运行。最大的电网为东北电网,装机容量64.6万千瓦,其次是京津唐电网,装机容量25.9万千瓦,均主要由一两个电厂及其送出工程组成。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几个大型水、火电站相继建成,各地区开始建设110千伏和220千伏线路。

1980年,建成了17个220千伏的跨省地区电网或省级电网。

1980年代,500千伏(包括330千伏)电网工程在许多省份和大区间的省际间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东北、华北、华中、华东、西北、川渝、南方跨省区电网和山东500千伏电网。

1989年9月,葛洲坝—上海±500千伏输电线路(输电容量120万千瓦)投产,华中电网与华东电网联网,这是我国首次实现跨大区异步联网。

1994年,三峡电站开始建设,逐步形成以北、中、南送电通道为主体、南北电网间多点互联的西电东送、南北互供的全国互联电网格局。

2011年11月,青藏±400千伏联网工程投运,除台湾外,全国联网格局基本形成。

2018年底,华北—华中、华东、东北、西北、南方、云南6个区域或省级交流同步电网。

2019年底,川渝藏将形成西南电网,与华北—华中异步互联。

2018年,全国跨区输送电量4807亿千瓦时;跨省输送电量1.3万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四分之一。

电压等级提升

支撑了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和清洁转型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电网最高电压等级为220千伏,主要在东北地区有少数几条154—220千伏输电线路,作为丰满、水丰等水电厂的送电线。

1949年,全国35千伏及以上线路只有6475公里。

1972年,我国建成投运第一条33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刘家峡—天水—陕西关中)。

1981年,第一条500千伏线路建成(河南平顶山—湖北武汉)。

2005年,在西北建成第一条750千伏线路(官亭至兰州东)。

2009年,建成投运第一条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晋东南—荆门),是目前电压等级最高的交流输电工程。

2010年,建成投运两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云广、向上),是目前电压等级最高的直流输电工程。

2018年11月,青海海南—河南驻马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将是全世界第一条专为清洁能源外送而建设的特高压通道。

2018年底,已经建成投运多个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八交十三直)。

电网设施升级

支撑了人民对美好生活水平的需求

新中国成立之初,大部分地区都不通电,全国人均用电量只有9千瓦时。

1999年底,全国乡、村和农户通电率达到98.31%、97.77%和97.43%。

“十二五”末,通过多轮次电网改造、“户户通电”等工程,彻底解决了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十三五”时期,解决了“低电压”“卡脖子”等问题,供电质量大为改善。

2018年底,全国城市用户供电可靠率达到99.946%,部分城市达到99.999%,农村用户供电可靠率为99.775%,配电网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