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资讯INDUSTRY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情资讯
行情资讯

对话沟通促合作,中欧能源合作平台助力中国电力市场化转型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9-29  浏览次数:200

中欧能源合作平台项目9月25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电力市场及监管机制研讨会,与会的中欧双方专家围绕中国电力系统的发展与规划、电力消费趋势与展望、电力市场建设与监管设计、电力市场化进程与市场运行态势等议题发表了精彩演讲,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方面,欧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欧盟驻华代表团气候行动与能源参赞Octavian Stamate在致辞中表示,欧盟始终坚持利用市场化的手段驱动电力行业的发展变革,促进行业内的充分竞争,同时还注重市场化手段与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机结合,从而确保为消费者提供经济、可靠、形式多样化的能源供应,为消费者赋能。

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虽起步较晚,但已经明显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自2015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意见以来,在各方的努力下,四年来中国电力市场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电力市场化交易不断扩大,增量配电改革和电力现货市场试点工作均在扎实平稳推进。国家能源局法改司杨珺处长在致辞中表示,面对当前中国电力市场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协调复杂性大大增加的新情况,欧盟在电力市场设计、与能源转型目标相匹配的市场机制设计、市场监管内容和方式设计、市场体系架构设计等诸多方面的经验和做法,都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借鉴。

在其后的嘉宾发言环节,华北电力大学袁家海教授从2度和1.5度气候变化温升目标情境出发,研究推演了中国电力系统到2050年的中长期改革路径,并就未来大规模部署可再生能源、煤电合理退出、生物质发电以及核电和气电的发展空间、储能的商业模式以及氢能与电源的互补关系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和展望,提出了未来电力市场改革的一些设想。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熊华文副所长则从消费侧的角度探讨了电力消费领域的新变化新趋势,从而折射出这些变化趋势对电力市场化进程的潜在影响。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电力消费局面已从多年来的高速增长逐步进入降速换挡期,随着电气化进程特别是电能替代的深入推进,中国的电力需求未来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虽然低速增长将成为近期常态,但需求结构将变得更加均衡。对于消费侧而言,电力市场改革的意义在于放开了市场,催生出更多的新业态,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可能,但同时这些新业态的出现也使市场变得更加复杂和分散,未来在模式、技术、监管的协同和创新方面仍将面临诸多挑战。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马莉向与会者详细介绍了中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进程以及当前的电力市场运行情况。不同于欧盟电力市场,中国的电力市场交易有着其自身的明显特色:在交易品种方面计划和市场电量长期并存,逐步形成了以中长期交易为主,现货、辅助服务、发电权及合同交易等多品种并存的多元化交易品种体系;在市场主体方面形成了“放开两头、管住中间”的多买多卖的格局,吸引了众多发电企业、电力用户和售电公司等市场主体的广泛参与;省间清洁能源交易量占比较大,通过市场机制极大的促进了清洁能源的消纳和利用。据悉,2018年中国的市场化交易电量已占到全社会用电量的38%,较之前有了显著的进步,省间和跨区交易量快速提升,直接交易、新能源交易量也在稳步增长。马莉表示,展望未来,中国电力市场建设在推进的过程中,在市场统筹协调、能力保障、中长期交易与现货交易的衔接、加大新能源消纳力度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中欧能源合作平台项目必将为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提供一个非常重要的沟通交流平台。

中欧能源合作平台(ECECP)是中、欧政府部门为落实2019年4月发表的《第二十一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关于落实中欧能源合作的联合声明》而启动的旗舰项目,于5月15日在北京正式启动,旨在支持和实施中宣布的各项合作内容,巩固中欧能源对话成果,推动中欧在能源政策、能源行业改革、监管、能源市场和国际能源机制的作用等方面开展交流对话与合作,增进中欧双方的理解与互信,强调在能源系统、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创新实体等领域加强合作,推动中欧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共赢,进而为全球能源的清洁转型做出贡献。

该项目的指导委员会由中国国家能源局(NEA)、欧盟能源总司(DG ENER)牵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生态环境部和欧盟驻华使馆共同组成。在项目执行层面由ICF国际咨询公司负责牵头,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中节能咨询公司为中方的主要执行机构。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