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菏泽报业全媒体消息(记者 文杰) “ 煤炭曾经被人们比喻为“黑金”,但煤炭开采的同时,也会存在能耗高、环境污染等各种问题。“煤山黑水”的印象在巨野新巨龙煤矿却看不到一点痕迹,这是因为,新巨龙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推广应用“采煤不用煤”、“用水不采水”等节能技术,最大限度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率,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让世人心目中的“煤山黑水”变身为“绿水青山”,让“黑色产业”走出一条绿色节能路。昨日,牡丹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对该公司利用的节能技术进行了采访。
用水不采水,矿井水变矿泉水
水是生命之源,但矿井水却和瓦斯、煤尘、火、顶板灾害成为 “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新巨龙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却把 “五害之一”的矿井水变成了矿泉水。
“每开采一吨煤,约产生2吨矿井水,这不仅给矿区生态保护带来压力,还造成水资源浪费。为此,我们建设了‘两站两厂三中心’,形成‘井下涌水—超磁净化—地面处理回用生产生活—污水回收处理再利用’的循环利用体系,此举既防治了水害,又使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达到用水不采水的效果。”新巨龙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节能办副科长王伟告诉记者。
王伟介绍,厂区平时的饮用水,就是经过超磁净化处理的矿井水。记者第一次品尝到这来自地下深处和煤炭在一起的 “矿井水”的时候,丝毫察觉不到和其他矿泉水有任何的不同,一样清澈甘甜。
据介绍,再生水回用中心将矿井水回用于生产、生活各环节,满足了井下防尘、注浆、WAT降温补水、液压设备软化循环水、高端设备冷却用水、地面洗选用水、沉陷区农业灌溉需求等,矿井水回用率可达到85%,满足了矿区4000人日常生活饮水需求,年节约用水成本近千万元。
采煤塌陷区变生态农业园
采煤塌陷地面积多、治理难度大、开发更是不容易,采煤塌陷区进行综合治理普遍认为是一个难题。山东新巨龙能源有限公司坚持环境不破坏、沉陷不减地、土地不荒废,实现了“绿色、低碳、清洁和可持续发展”的循环采矿模式。
山东新巨龙能源有限公司根据矿区开采方案对沉陷区进行超前预测,实施动态复垦工程,客土回填改造旧村,整合荒地、废路、坑塘,恢复耕作用途,形成了“田成方、路成框、林成行、管成网”的园区布局,遍布“沟渠路配套、乔灌草一体化”的新农田景观,实现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建立了和谐生态系统的发展关系。该公司农业园已经形成大面积湿地资源,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沉陷区物种及数量迅速增加,百只天鹅、千只白鹭、万只野鸭,农业园变身为近10万只鸟禽栖息繁衍的乐园。
该公司还大胆投资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创新 “公司+公司+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推动个人承包、经营外包与企业自营、耕种还农相结合的多元化经营模式。聘用搬迁村民为产业工人,直接创造就业岗位1200余个,带动5000户周边村民成为 “绿色专业户”,发展绿色蔬菜种植和畜牧养殖,成为“精准扶贫示范园区”。作为国家级绿色矿山,该公司始终瞄准绿色生态发展最前沿,目前,农业园已种植经济园林苗圃近8000亩,油用牡丹近1000亩,形成了集渔业养殖、观光旅游一体湖面近4000亩,建成了2个连片智能温室、32个日光大棚和猪、羊、麻鸭等标准畜禽养殖区。
采煤不用煤,年节约用煤2万吨
新巨龙煤矿采深约1000米,地层深处的涌水温度高达42℃,这本会给矿井开采带来高温热害,但这宝贵的地热资源又是不可多得的“宝物”。该公司应用水源热泵技术,变废为宝,将余热转化成办公楼、职工宿舍的“空调”,使煤矿不再烧煤。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该公司冬季可制出45-60℃热水,夏季可制出8-12℃冷水,供应于矿井筒防冻、浴室供热等。
“我们开采出的原煤被直接输送到选煤厂,经过洗选等程序,进入5个万吨煤仓中,实现直接装车外运,在整个矿区见不到一块煤。同时我们运用水源热泵技术淘汰了锅炉房,真正实现了矿井出煤不烧煤,也确保了资源最大限度地开采和利用。”王伟说。
目前,新巨龙煤矿建设了6座水源热系机房,装备16套水源热泵机组,供热制冷面积达13万平方米,彻底拆除了燃煤锅炉,实现了“采煤不用煤”。计算下来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万多吨,年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