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析INFORMATION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政策解析
政策解析

市场规模5937亿元 传感器产业为啥这么火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2-23  来源:中国仪表网  浏览次数:430


       2月2日,我国首个遥感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在重庆成立。该研究中心将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新兴技术,促进地理信息、城市规划等业务技术升级拓展,用产学研合力推进遥感数据智能化。

 

 
  遥感技术作为目前人类实现快速全球或大区域对地观测的唯一手段,随着空间科学的发展,在资源环境、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然而,不论是在资源调查、城市规划还是在环境监测中,遥感监测都离不开对传感器的应用。比如热红外传感器、可见光/多光谱辐射传感器、遥感超微传感器等。可以说,传感器是遥感监测的“眼睛”。
 
  其实,不仅仅在遥感监测中会用到传感器,在物联网、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都离不开对传感器的应用。据相关专家预测,未来五年我国传感器总产量将超万亿只,到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937亿元,且市场规模有望不断扩大。可以预见,未来,传感器技术将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
 
  我国传感器行业的发展已经历了50个春秋,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给我国传感器行业带来了生机与活力;90年代,在国家关于“大力加强传感器的开发和在国民经济中普遍应用”的政策指引下,我国传感器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传感器行业形成了一定的优势,但是不足之处也比较明显。
 
  比如高端的、灵敏的传感器缺乏,国产的传感器产品仍以中低端为主,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市场上的中高端传感器进口占比达80%,数字化、智能化、微型化产品严重欠缺等等。
 
  为促进我国传感器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2016年9月工信部发布了《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2017年12月工信部发布了《智能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指南(2017-2019年)》等。
 
  随着“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大力推进,传感器技术及传感器产业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国内传感器企业应从自身出发,加大核心高科技创新投入,继续发挥在国内市场应用、渠道、服务、价格、产业生态系统等领域的固有优势,推进传感器市场化应用。
 
  未来,在市场、技术、政策等驱动下我国传感器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国产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进一步提升,传感器产业迈入发展新时代。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