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业时代是一个知识、劳动与科学技术密集的时代。当我们试图进入一个新的世界的时候,大工业生产自身的安全常常成为改变我们命运的关键。于是,一种针对现代工业的管理方法应运而生。
今天,当数据改变世界的秩序、企业的竞争规则,对于一个现代工业企业来说,以数据为前提的可靠性管理更是企业的财富与生命。
我国电力企业的可靠性管理起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30年间,可靠性管理的理念、方法与实践曾经怎样影响过中国电力行业的发展进程,又将怎样继续影响中国电力行业的成长轨迹?
让我们以中国电力可靠性管理30年的历史为鉴,从一种行业管理方法的过去,看一个行业可以期许的未来……
破冰起航
这幢位于白广路二条一号院的小白楼,在日益现代化的北京已经显得有些普通,但是它却记录着中国电力可靠性管理的每一次变革。
也就是在这里,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的主管部门经历了水利电力部、能源部、电力工业部、国家经贸委、国家电监会到国家能源局的变化。其间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自1988年成立起,就承担了电力可靠性行业管理和服务工作。
今天,我国电力可靠性管理已深入到电力行业的绝大部分企业,开展电力可靠性管理的发、输、供电企业达到3000余家,覆盖面超过95%,并形成了6000多人的可靠性管理专业队伍,已经构建起企业内部自上而下、行业统筹协调和政府分级监管的管理网络体系。近10年来,政府监管和行业服务的有效结合,已形成新时期可靠性管理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局面。
然而30年前,这一切都尚未起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电力工业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经历了长期缺电之困的中国,放眼未来,走向世界。1978年,水电部赴美国、日本考察团跨出国门,开始接触可靠性管理理念,这是中国电力人第一次对现代化可靠性管理手段的了解。
当时电力专家学者深感我国电力工业与国际之间的差距,于是一种引进国外先进管理、先进技术的主张在行业形成共识。
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电力工业可靠性管理的指导性文件──《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由水利电力部颁布于1981年。它是我国电力行业可靠性管理的第一个标志性文件,为我国电力工业可靠性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两年后,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可靠性专业委员会成立,电力可靠性管理在学术领域开始得到交流。同时,电力可靠性专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企业管理方法,开始被政府、企业进一步重视。
1985年1月,在行业的共同期待中,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正式成立,我国电力可靠性管理的序幕从此徐徐拉开。
此后,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1985年、1991年、1993年我国先后全面启动发电、供电、输变电可靠性管理工作。
激流勇进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信息化工业革命风起云涌,信息化成为欧美国家工业发展新引擎。
这是一个新的时代,一个科学治企的时代,也是一个依法治企的时代。当科学、法制与可靠性管理联姻,我国的电力可靠性管理模式日渐清晰。
1992年,由能源部颁布的电力可靠性管理首个法规文件《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若干规定》诞生。2014年,国家能源局重组,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明确为政府行政职责。2015年,国家能源局修订出台了新的《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办法》,这是电力可靠性管理历史上的第5份规章文件,确定了新时期的方向和任务,为全国电力可靠性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标准化是现代复杂工业体系管理的重要依据,在电力可靠性管理中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
作为可靠性技术标准的权威管理机构──“电力行业可靠性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自1996年成立以来,经过20年的努力,建立起了全行业开展生产、管理、科研等可靠性工作的技术依据和技术纽带,实现了我国电力工业可靠性管理的自我升华,完成了我国电力工业迈向规范化、系统化和信息化管理的前奏。
在世界电力工业进入信息化时代的潮流中,我国的电力工业也在做着积极的准备。
这部《电力设施可靠性统计编码》,由水利电力部首次印发于1987年,与发电、配电、输变电可靠性统计办法配套使用。“编码”第一次将全国电力可靠性数据统计、分析的定义和方法进行规范,迈开了我国可靠性管理进入信息化时代坚实的一步。
此后随着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新领域、新设备投运数量激增,这部“编码”经过了三次较大完善与补充。
这期间,电力可靠性管理的重要支持工具──“电力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也经过了从单机版到网络版四次较大的系统升级与完善。随着发电设备、输变电设施和用户供电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力企业中的逐步广泛应用,企业和行业可靠性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可靠性管理信息化叩开了第一扇大门。
2014年12月24日,国家电网公司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全面建成投运,实现了对电网频率、电压和可靠性等电能质量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在线监测分析。系统通过多种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集成,及时发现可靠性指标变化,实现提前预测和超前管控,更好地保障了可靠性管理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使我国可靠性管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994年8月29日,中国电力可靠性管理迎来了它既普通又有历史意义的一天。这一天,来自电力行业和企业的领导、专家、以及可靠性管理人员云集北京长城饭店,共同见证我国首次电力可靠性指标发布会的召开。
这是我国可靠性管理第一次从幕后走向前台,面向整个电力行业、面向上下游企业、面向全社会发布电力可靠性指标。
22年来,电力可靠性管理始终持之以恒地公布、反馈可靠性信息和技术动态,实现了可靠性数据资源的全社会共享,为电力企业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供了有效服务,为装备企业提供了质量反馈信息,已经成为电力可靠性管理服务的重要内容。
与此同时,电力可靠性管理还开展了针对各类可靠性对象的动态分析,对关键设施和高端设备的专业技术分析。并编辑年度报告、汇编和手册200余期,10万余份,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企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0年间,我国电力行业通过举办国际论坛、出访考察和邀请国外专家访华研讨,持续不断加强可靠性管理国际合作。
2014年6月,国家能源局访问美国能源部、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和北美可靠性公司,就大电网安全、可靠性管理转型和技术体系建设等新时期重点问题进行了交流。
我国的可靠性管理已经成为国际电力可靠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国内外电力可靠性先进技术成果和管理方法的沟通,提升了我国电力可靠性管理的国际影响力。
共铸精彩
我国电力行业通过规划设计、设备制造、基建安装、运行检修和技术改造各环节全过程实施可靠性管理。
以电力需求和项目为依托,电力装备企业通过引进、吸收、再创新,实现了由传统制造企业向先进制造业的转变,为电力工业可靠性提升创造了前提条件。
电力工程高起点设计,工程建设中全过程质量管理,从根本上保证了电力工程投产后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
全国电力行业自1987年开始广泛开展企业升级活动,1989年组织了安全生产文明双达标,1993~2002年全面创建一流企业,可靠性管理作为生产管理重要内容和指标,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得到了全面推广和加强。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后,各电力企业继续将可靠性管理与安全生产、资产管理密切结合,完善各级管理体系,建立目标考核机制,推进技术进步,强化精益化管理,有效提高了企业整体素质。2006至2013年,国家电监会在全国陆续开展30万、60万、100万千瓦火电机组和供电企业10千伏用户可靠性评价,通过金牌机组和金牌企业表彰,可靠性管理得到进一步重视,对提高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这是大唐张家口电厂1号机组,上世纪90年代初建成投运。由于多种原因,机组投运第一年非计划停运达到41次之多,通过不断精细化的可靠性管理,现在已经创造了连续在网运行1006天的记录。
事实上,大唐张家口电厂1号机组的奇迹并不是仅有的个案。2014年,我国10万千瓦及以上常规火电机组等效可用系数达到91.96%,30年内提高了7.94个百分点;30年前,每台机组每年非计划停运次数6.22次,2014年降为0.48次,全年“零非停”机组越来越普遍,连续运行机组不断增多,指标远远领先于北美国家水平,发电设备健康水平得到根本性提高,对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起到了关键作用。
输变电可靠性管理的开展,科学评价了输变电设施、系统的质量水平和运行管理水平,通过规律性研究和重点分析,有效指导了企业设备管理工作。1993年至2014年,我国22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变压器、断路器、架空线路三类主要设施的强迫停运率都降低了一个数量级,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水平也普遍好于国际同类系统。
可靠性管理实施以来,我国供电可靠率逐步提高,服务电力用户的能力显著增强。1991~2014年,城市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由96.55小时下降到2.59小时,部分先进供电企业供电可靠率达到了“4个9”,用户平均停电时间进入1小时内,进入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农村地区供电可靠率稳步提升,2014年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5.72小时,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用电需求的保障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我国电力工业近30年来创造了世所瞩目的大电网稳定运行奇迹,大幅提升了客户优质服务水平,其中可靠性管理无疑是我国电力安全的一道坚固防线,为我国电力生产和供应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继往开来
30年来,电力可靠性管理在我国电力工业的历史画卷上中留下了灿烂的一笔。
在如期到来的能源革命和大数据时代,可靠性管理对于中国的电力工业、电力企业、乃至千家万户究竟意味着什么?
2015年,电力体制改革再次进入快车道,中央9号文件对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可靠性管理在新的市场格局中应该如何定位?
随着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新一代核电、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更高等级输电技术和智能电网应用,可靠性管理领域和范围的拓展使命日趋艰巨;而二次系统、分布式能源、用户工程等可靠性管理新问题出现,怎样的路径才能满足新的需求?
今天,我国的电力企业已经跨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中开疆扩土,可靠性管理在完成我国电力工业破茧成蝶以后,又将迎来怎样的新挑战?
能源工业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刻也没有停止它与时代的搏击,为社会提供安全稳定的电力供应、为企业创造不断提高的经济效益,是电力工业的职责和使命。电力可靠性管理将如影随形,始终围绕我国能源电力发展重点,继续开拓创新,为实现我国从电力大国走向电力强国的目标,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中国采购与招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