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新一轮的改造不仅能改善民生,扫除农业发展障碍,还可以拉动内需,创造就业机会,产生新的GDP。”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晓山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用电不畅、用电太贵一直是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阻力之一。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国家大力支持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意在缩小贫富差距,兼顾公平,是建设新农村,从全局高度统筹城乡发展的有力举措。
《意见》提出了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的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国农村地区基本实现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7.9%,户均配变容量不低于2千伏安。
投资创新高,拉内需创就业一举多得
在此次通知发布之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已于去年年初开启了1500多亿元的农村电网改造项目。
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5年9月发布了《关于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的指导意见》,这与国家能源局2015年8月发布的《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相配套。前者为指导性文件,主要内容为基本原则规定、总体目标以及行动方向等,而后者侧重在明确量化目标和落实行动安排,且明确改造重点为完善农村电网网架,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水平。
有数据显示,去年7月,国家电网新增农网改造升级投资673.8亿元,加上年初计划的900亿元农网改造,全年农网改造升级投资将达1600亿元,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
在不久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决定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指出要在继续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基础上,结合电力体制改革拓宽融资渠道,用商业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网建设改造,预计将投资7000亿元人民币。
业内人士分析,本次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实施,将带动电工制造、钢铁有色、建筑安装等产业产值4700亿元以上,支撑就业岗位320万个,增加家用电器行业产值3100亿元以上。
对此,杜晓山表示,农村电网点多面广,改造建设工程量较大,如此大的投资量,必将带动经济增长。电力设备制造商是改造项目最直接的受益者,将会带动变电站、配电网设备制造商、中低压电器等企业,以及上游钢铁、冶金、有色金属、水泥、电器元件等原材料产业的发展。这些工厂经营活动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同时产生新的经济增量,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巨大,可谓一举多得。
补短板、重民生,城乡供电服务实现均等化
“国家有很多优惠政策支持通电到户,但很多地方只能做到电网入村,到户必须农民自己出钱,这对贫困家庭来说困难较大,导致通电到户就差最后一公里。”杜晓山认为,此次新一轮的电网改造升级投资力度大,覆盖面广,势必会将最后一公里打通。
我国在多次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和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革后,农村电网结构已经明显改善,供电可靠性显著提高,特别是“十二五”时期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以来,农村电网结构大幅改善,电力供应能力明显提升,管理体制基本理顺,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
但受到自然环境、融资困难等诸多因素影响,农村电力系统还存在许多问题。经常深入农村做调查研究的杜晓山对此深有体会,他向记者介绍,“农村生产生活受到电力短缺影响极大,经常突然通知要断电几小时,或者一天只供应几小时,很多地区还只能做到阶段性和区域性供电,工厂不得不停工,‘家电下乡’带给农民的福利也享受不到。现在国家提倡‘互联网+’,农村电商发展空间巨大,行情看好,但电力网络是关键,基础设施无法保障,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
杜晓山认为,目前改造农村电网首当其冲要解决的就是提高电力服务质量。西部边远地区和贫困山区,农村电网较多元化现象严重。有的地方已经全国联网,有的地方还是区域性管理,即使入网的地区,电网的服务水平也与城市有很大的差别,服务质量差,收费还高。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农村电力设备逐年老化,电线损耗严重,导致农村生活中安全隐患增多,而且加大了农村电力运行成本,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针对目前农村电力面临的这些问题,梳理《意见》中提出的改造升级工程的重点任务不难看出,国家此次将改造重点放在了补短板、公共服务均等化上,主要任务有五方面:一是加快新型小城镇、中心村电网和农业生产供电设施改造升级。二是稳步推进农村电网投资多元化。三是开展西藏、新疆以及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农村电网建设攻坚。四是加快西部及贫困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五是推进东中部地区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进程。
总体来说,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恰逢其时,杜晓山表示,不管从稳增长的角度还是从农村扶贫的角度,农网改造升级都可以解决农村地区基本用电需求,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拉动有效投资和消费,进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