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体制改革事关全省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电力体制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取得了积极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能源保障。尤其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贵州列为“西电东送”重要省份以来,贵州省电力工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2年启动实施的电力体制改革,实现了“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开”,贵州省电力工业发展更是进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14年底,贵州省发电装机达到4669万千瓦,是“西电东送”起步时的7倍多,电力普遍服务水平得以提高,发电主体多元的格局初步形成。《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以下简称国发2号文)下发后,贵州省又积极进行市场化探索,先试先行组建了贵州电力交易中心,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取得重要进展。
同时,与全国绝大多数地区一样,贵州省电力工业发展也存在着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电力交易机制尚待完善,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中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配售电及投资主体单一,售电侧竞争机制尚未建立;电价关系没有理顺,市场化定价机制尚未完全形成;“西电东送”面临供需矛盾和市场挑战,定价机制仍不完善等。
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和中发9号文,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提升贵州省电力发展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将贵州省打造成全国重要能源基地和资源深加工基地,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迫切需要,是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促进电力及能源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解决制约贵州电力行业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促进全省电力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最终获得改革红利。
贵州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根据中发9号文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结合贵州省的实际确定的。重点任务是按照落实“建机制、强管理、促改革、释红利”的精神和省委书记陈敏尔的批示要求,重点推进四个方面的改革试点:
一是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探索建立独立输配电价体系和输配电价形成机制,改革规范电网运营模式。
二是电力市场建设试点。组建相对独立、规范运行的贵州电力交易中心,建立中长期稳定的交易机制。
三是售电侧改革试点。以培育社会资本参与的配售电主体和建立跨省跨区电力交易新机制为目标,先期选取贵安新区、兴义地方电力开展售电侧改革,形成售电侧竞争市场。
四是跨省跨区电力交易机制试点。争取国家支持,按照市场化机制,与广东省、南方电网公司协商建立和完善“黔电送粤”(含黔电送深)交易机制,积极争取扩大与广西、重庆、湖南等周边省(市、区)的跨区电力交易,促进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
为此,近期贵州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要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有序推进电价改革,理顺电价形成机制。
二是推进电力交易体制改革,完善市场化交易机制。
三是建立相对独立的电力交易机构,形成公平规范的市场交易机制。
四是推进发用电计划改革,更多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五是稳步推进售电侧改革,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售电业务。
六是开放电网公平接入,建立分布式电源发展新机制。
七是加强电力统筹规划和科学监管,提高电力安全可靠水平。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关系贵州省经济发展、群众生活和社会稳定,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按照整体设计、重点突破、分步实施、有序推进、试点先行的要求,兼顾改到位和保稳定确保改革有序有效、稳妥推进。
一要加强组织协调。前期已成立了贵州省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推进路径。下一步各成员单位要紧密配合,加强沟通,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凝聚共识;全省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大力支持,形成合力,全面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工作。
二要积极营造氛围。新闻媒体要加大对电力体制改革的宣传报道,在全社会形成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的浓厚氛围。
三要强化责任担当。电力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全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有关能源企业,要切实增强改革意识,强化责任意识,既要取势,勇于探索创新;又要取实,敢于真抓实干,使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真正善做善成。 来源: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