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配电装备制造商到配电系统服务提供商,珠海许继电气积极转型,其发展历程也是珠海智能电网行业从无到有的缩影。图为许继电气办公区。
未来,随着智能电网的推进,上述梦想可以轻易实现。“智能电网、主动配电网、能源互联网建设才刚刚开始,需要以创新为驱动力,未来的产业机会很多。”国网能源研究院智能电网专家冯庆东博士在第三届中国国际智能电网产业关键技术峰会上表达了上述观点。
随着电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网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智能电网在优化能源配置、实现清洁发展、带动经济绿色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发展领域,智能电网行业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之一的珠海,拥有良好的智能电网产业基础,在配网自动化、智能用电与智能家居、新能源与微网、变电站自动化、信息与通信等五大领域形成了一批优势企业和特色产品。其中包括以珠海许继电气为代表的核心企业,和以派诺科技为代表的高速成长型企业。
从单一制造走向综合服务,从缺乏品牌走向自主创新,从人工生产走向“两化”融合。10余年来,许继电气和派诺科技的前进方向,正是珠海智能电网产业加速创新驱动、实现转型升级、拥抱中国“智造”的缩影。立足基础,顺风而行,珠海的智能电网开启了奔跑加速度。
香洲区屏北二路,悬挂着“XJ”标志的两栋大楼隔街对望。这是珠海许继电气的大本营:一边是分布着200多名研发人员的科研大楼,许多科技创新在这里诞生;一边是全自动化立体仓库,多种类的电气设备在这里被运往全国各地。
从配电装备制造商,到配电系统服务提供商,珠海许继在积极转型,而在城市的另一端,类似的故事也在精彩上演。“如果说刚开始我们是生产针头(单一的电子仪表)的,现在我们的目标就是建一所医院(完整的智能化能源管理)。”珠海派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讲述了公司15年来的发展历程。
这10多年的时间里,企业不断改革发展的过程,也是珠海智能电网行业从无到有的发展缩影。
打响品牌走创新之路
面对智能电网这一片待开垦的沃土,珠海许继和派诺科技相继开始自创品牌,提升产品技术含量,逐渐闯出了一片天地。
1998年,智能电网在中国还只是一个模糊的前沿概念,鲜少有人接触。刚刚成立的珠海许继,率先引进日本东芝技术生产的VSP5配电自动化开关,开始大力推广“配电网自动化”的口号。
很快,新技术便帮助珠海许继实现了盈利。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当中国电网开始释放出更多个性化需求后,洋产品开始“水土不服”。此时,日本方面又坚决不肯透露核心技术,珠海许继自行改造产品的愿望落空,发展陷入僵局。
在珠海许继寻求解决办法的时候,派诺科技成立了。不同于许继,无钱无市场,白手起家的派诺科技选择以贴牌生产电子仪表谋生,即自产产品,但贴上大牌厂商的品牌销售。在李健的描述中,这段“傍大款”的日子,让派诺科技迅速累积了第一笔财富。但好景同样不长,很快,贴牌生产的路就被堵死,派诺科技也陷入发展困境。
2002年,中国电力开启体制改革,行业改革的春风吹向珠海:面对智能电网这一片待开垦的沃土,珠海许继下定决心,开始着手自行研发产品;派诺科技也开始自创品牌,提升产品技术含量。
两年后,珠海许继的明星产品——俗称“看门狗”的智能用户分界开关面世。当某一电路故障造成整个片区停电时,“看门狗”就可以准确判断出故障点的位置,进而发出指令,使同一片区除故障点外的其它电路立刻恢复供电。该产品一举打响市场,赢得了包括天安门、中南海地区,以及鸟巢、水立方等奥运会主要场馆的配网自动化工程。
其后,珠海许继再接再厉,研发制造出包括永磁机构开关在内的多项行业领先设备,迅速垫定了行业领先者的地位。
与之相比,派诺科技的自主创新之路则更加崎岖。
自主品牌刚开始推向市场时,“我们的业务员甚至长期驻扎在设计院,帮忙扫地、倒开水,才最终说服了工程师使用我们的电子仪表。”李健回忆道。除了业务员的努力,派诺科技的技术人员更是夜以继日地努力工作,不断地研发和总结。终于,2005年左右,派诺科技依靠高质量的电子仪表,成功在华东和华南地区打开市场。
迈向系统服务提供商
在智能电网产业链的下游,派诺科技凭借用电管理系统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而在中上游的配电网领域,珠海许继也向配电系统整体服务商转型。
打开市场后,派诺科技很快便意识到了电子仪表市场的局限性,开始试图向用电管理系统转型。
2006年,派诺科技开始转型研发智能监控装置和智能监控系统;2010年,其自主研发的SmartPM系列能效管理系统,成功应用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这套“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系统可以实时检测到该建筑各个用电端的能耗情况和故障,如今已成为不少大型公共建筑的标配。派诺科技还在今年获评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现在我们不仅能够为用户定制个性化的用电管理系统,还能够提供用电管理的解决方案,打造最节能环保的用电模式。”李健表示。2014年10月,派诺科技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宣告完成从电气仪表制造商到用电与能源监管服务系统提供商的蜕变。
在智能电网产业链的下游,派诺科技牢牢锁定了用户端,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在中上游的配电网领域,珠海许继又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从2011年国网启动配网试点建设以来,珠海许继已先后中标北京、山东等地配网工程,市场占有率近40%。
“我们为山东安装的配电终端监控系统,可以从省里面监控到下面的17个地市和98个县区的配电情况,进行实时的管理、抢修和指挥。”珠海许继常务副总经理杨邵军告诉记者,这也是珠海许继未来的发展方向,从提供配电终端监控设备到提供终端系统,以给城市提供整体的配电解决方案。
转型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互联网新技术共同促进的结果。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涉足配电网领域。“这提醒我们要不断推陈出新。”杨绍军表示,目前许继不仅拥有市场上品种最全的强/弱电设备配套产品,也拥有配套能力最强的软件系统。这也是珠海许继向配电系统整体服务商转型的最大优势。
内外“智造”同步进行
对外,较强的科技研发实力让珠海许继有机会参与到了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行业标准制定中;对内,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则促使珠海许继展开了一系列自动化改造。
据杨绍军介绍,目前,珠海许继拥有约200名科研人员,占全体员工的44%。内部自主研发之外,珠海许继还和华北电力大学、西安交大等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光伏发电是分布式能源的其中一种。比如一个社区安装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就可以自行利用太阳能储电和发电,甚至在供电比较富余的情况下供给附近的用户使用。
然而,由于点多且分散、接入电压等级低,以风电、光电等新型能源为主的分布式能源要实现大规模、稳定、有序接入电力系统,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分布式新能源接入是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重点提及的发展方向,也是我们的产学研合作的重点方向。”杨绍军透露,公司与西安交大合作的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的应用研究已进行1年多,目前已有重大突破。
与此同时,内部生产自动化改造的效果也在显现。在许继高达11层的立体仓库里,你几乎看不到人工的痕迹,只有机器在不停穿梭和忙碌。在电脑终端前输入仓位编号,它们就能准备找到并完成货物运输,这也是目前该行业内唯一的全自动化物流仓库。
同样的场景还发生在生产车间的终端产品检测线上,早在2年前,珠海许继就开始了自主研发,进行“机器换人”的自动化改造。如今,一台台“小机器人”已经能够熟练地完成产品检测全过程,将检测时间由原来的每台1至2个小时缩短为20分钟,准确率也大幅提升。
“智造”让珠海许继尝到了许多甜头,“未来我们将加大对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推动技术创新的同时,也继续以工业改造和自动化生产来提高周边产品的配套水平,积极帮供应商提高质量管理能力,提高效率。同时,会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将互联网管理系统运用到物流、财务和研发各个环节中。”杨绍军如是表示。
成为用电管理行业的IBM
在起步阶段,派诺以贴牌生产电子仪表谋生,属于电网行业最末端的“针头”;15年后,派诺科技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希望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朝合同能源管理迈进,为用户定制智能化能源管理方案,这就是智能电网领域的“医院”。
对派诺科技来说,能源监测平台的成功推广只是建“医院”的第一步。李健表示,公司的第二步是借能源管理系统通过采集到的系统能耗信息,帮助用户调整用能策略和设备检修,从而达到能源最优化、最经济使用的效果,实现“管理节能”和“绿色节能”;最后,则是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打破自上而下的、单向的发电和用电过程,实现真正的绿色环保的能源管理。
为了实现这种智能化管理,在数据的监测和运输之后,还需要管理中枢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预测哪里会出现安全隐患、哪里会存在高负荷,并在故障发生前更换相关设备,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此,派诺科技还将重点开展已有建筑和项目能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积极建立公共能源云,为未来进行大数据分析以及为客户提供智慧数据分析服务建立基础。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用电管理行业的IBM,但现在的问题是缺钱缺市场。”雄心壮志的背后,李健对记者坦言。在他看来,建设智慧城市是一个良好的机遇,“希望能参与建设智慧城市中的能源监测平台,由我们投资运营,政府来购买服务。”李健表示,初步预估,这种合作方式可降低20%的平台建设费用和30%的运行费用,同时,也能保证监测平台的百分百利用,实现真正的绿色环保。
■对话
李健(珠海派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绍军(珠海许继电气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谢小渭(珠海长园共创电力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人才问题制约行业发展
南方日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这个过程中遇到过困扰吗?
杨绍军:最主要的问题是市场仿制品太多,导致价格竞争激烈。由于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还不太完善,暂时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但好在我们跑得快,在别人仿制我们的时候,我们已经推陈出新,研发出更好的产品。另外就是人才问题,行业内人才流动性较大。
李健:最主要的是人才问题。由于地理、文化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珠海不是天生的人才集聚地。特别是高新区,与珠海市区相比,因为配套设施的问题,更难吸引到高端人才。为此我们早在5年前,就在深圳另外设立了一个研究院。现在深圳和珠海两地的研究人员数量相当,各有60人。
谢小渭:技术配套问题也比较突出,珠海市目前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技术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比如缺乏高端的设备检测中心、试验基地和高质量的配套产业链等。
产业集群效应未凸显
南方日报:珠海智能电网产业发展目前面临着哪些问题?怎么解决?
杨绍军:珠海智能电网产业已经比较完善,但近年来同业竞争有加剧的趋势,这导致企业之间戒心较重,缺乏交流,因此很难形成产业发展的合力。珠海的智能电网行业协会平时会组织一些交流活动,但因为高层之间交流较少,因此也比较难发现合作机会。
李健: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并重点营造出一个好氛围,把智能电网作为一个重点产业特色来抓。同时,重点扶持一些有发展潜力、有梦想的大企业完成上下游并购、兼并,做大做强产业链。
另一方面,企业之间的促进合作要在市场规则之下,推动生态链扩张运作。派诺科技下一步计划成立一个2.5亿元的产业基金,以此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我们将联合两三家民间资金,寻找政府的支持,来以市场化的模式拉动新兴产业的投资,迅速扩大产业规模。现在已经在申报过程中。
谢小渭:首先是产业链的发展还没有形成真正集群效应,企业间的资源互补和技术合作较少。
另外,支持产业发展的制造基础企业配套不够,比如物流行业,我们从南京发货,发往全国各地基本2天就能到,运费也比较便宜,但从珠海发货,基本需要6到8天;同时,企业还需要另外的资源支持,比如材料方面,我们的柜子也需要从南京定制,这也提高了企业运营成本。
最后,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相对落后。建议政府引进一些大的智能电网知名企业和物流等配套企业来珠海投资设厂,提升珠海在智能电网产业的影响力,从而带动配套产业的发展。
产业链条完整 谋划再上层楼
■产业扫描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对智能电网内涵的定义,它是“以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以智能控制为手段,包含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大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电网。
在智能电网产业落子已久的珠海,在上述六大环节均已基本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一批突出的优秀企业。比如研究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兴业新能源、柔性交流输电的万力达、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优特、配电技术的许继电气、电力安全的长园共创和用户管理的派诺科技等。
2014年,珠海智能电网行业产值超过170亿元,仅香洲区与智能电网相关的大中型企业已超过40家。
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率先把发展智能电网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也积极推动,全球智能电网产业的发展正加快推进。
“中国的智能电网发展方向应向德国看齐,即适应绿色能源接入的,适应能源结构调整、双向互动的智能电网。”在能源互联网产业研讨会上,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童光耀表示。
根据规划,到2020年,珠海智能电网产业销售收入要达600亿元,培育10—20家国内乃至国际行业领先地位的龙头企业,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20个,重点细分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建设智慧城市、推广电动汽车和建设海岛智能电网示范区等行动,也为珠海智能电网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与广阔前景。
但与先进城市相比,珠海市发展智能电网产业也存在着高端人才不足、产业规模有待提升、龙头企业不多、创 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差距,需要想方设法加以提升。
未来,随着电网智能改造和能源互联的逐步推进,以家庭为中心,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的可智能调节的绿色电网梦将有望照进现实。《中国制造2025》也为珠海的智能电网产业指明了发展方向,要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高速融合,用信息化来整体提升设备的能效、加工质量等。
今年11月,珠海将迎来首届中国(珠海)国际智能电网展览会。届时,“互联网+能源”的研究与合作,有望助力珠海智能电网产业发展,并进一步辐射全国。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