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点出现在长汀县。前不久,这里拆除了东坑和江坊两座小水电站。“今明两年,还要再清退37座。”该县水利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对合法小水电站执行退出机制,在福建尚属首次,而长汀正是最先启动的试点。
另一个试点永春县,计划年底前完成15座小水电站的清退任务。
记者掌握的信息显示,到“十三五”末,福建计划清退1000座小水电站,以推动小水电转型升级,保护恢复生态。
小水电开发已对环境造成一定破坏
小水电曾被誉为 “贫困山区致富的曙光”,早期在解决偏远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用电方面,有着巨大贡献。
由于境内水能资源丰富,加上政策鼓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福建掀起小水电建设高潮。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小水电站6588座,装机容量727万千瓦,居全国第三位。长汀县所在的龙岩市,则被列为全国小水电基地。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小水电的种种问题渐渐突显。
据上述长汀县水利局负责人介绍,主要问题有三个:一是电站开发早、设施设备老化,存在安全隐患;二是小水电用水调节性能较差,丰枯变化大,不少小电站灌溉、防洪、供水等功能无法统筹兼顾;三是开发程度高,导致部分河流减水脱流,部分水库河段水体污染。
这其中,尤以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最为引人关注。
“我县水能资源点大小共142处,对应建了121座电站,占85.2%;技术可开发量10.5万千瓦,已经开发了9.4万千瓦,占90%。这两个比例在全省处于前列。”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长汀县的汀江、涂坊河等河流遭上百座小水电站拦腰“斩断”,着实已“不堪重负”。
一个显著的问题是,大量小水电站的存在,使汀江、涂坊河水流减少减缓,入水的污染物逐渐增多,于是水体污染、富营养化等现象日渐严重,水生态遭受破坏。
流经龙岩市的九龙江,有媒体披露称全江上下总共建了上千座电站,遭遇的生态问题尤甚。
所幸的是,在小水电开发走出高歌猛进时代后,福建也越来越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将自身打造成中国东南部的生态屏障,成为福建的“立省之本”。
去年3月,中央更是出台了《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将福建确定为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自此,部分小水电的退出只是时间问题了。
探索退出机制打造示范模式
除了面临环保等外界压力,小水电自身也有退出的动因。这也许能够让退出的时间再加快一些。
近些年,福建的小水电效益普遍较差。
上网电价较低是一方面———一般为0.20~0.35元/千瓦时,明显低于相邻省份广东的最低保护价0.4元/千瓦时、浙江的0.45元/千瓦时;运营成本较高是另一方面———建成一二十年后,老化设备的运维及用工都需要不菲的花费。
“实际上小水电站业主对清退工作还是比较支持的,反正效益也不好嘛,选择退出的话,政府还会给予合理的补偿!”上述负责人称。
有补偿,是福建试点启动小水电退出机制的保障之一。
长汀县采用政府资金适当补偿方式,设立退出资金专户。根据装机容量、建设年限、发电量、使用寿命及对水生态的影响等情况,区别对待,对需退出小水电进行评估,并依评估结果向业主发放补偿。
清退也并非一味拆除。长汀今年规划退出13座小水电站,其中拆除10座,限制运行2座,调整水库功能1座。
对于调整水库电站使用功能,落实生态流量,或利用丰水期发电并保证枯水期不截流的小水电站,长汀县将参照火电厂脱硫电价做法,根据其新的发电量和改造成本,重新确定其上网电价,通过建立生态电价机制,鼓励此类小水电站逐步改造成绿色电站。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长汀县还将通过制定小水电站报废办法、拆除办法,加强后期管理、后期评价等,多角度、全方位探索完善小水电退出机制。
在长汀、永春两个县的试点基础上,福建省将出台相关政策,以流域为单元,引导和鼓励安全隐患大、效益低、水生态影响大的小水电站率先退出。流淌于福建的大江小河,离“舒筋活络”之日应该不远了。来源: 中电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