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一:全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马上就办办就办好
时间:8月29日
画面: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海子沟乡党委书记杨占秀将一面绣有“服务三农送温暖,办事到家为人民”的锦旗送给了国网西宁供电公司客户服务分中心负责人孙奇明。“感谢供电部门主动为我们解决用电难题,我们终于可以欢欢喜喜地走上致富路了!”紧握的双手间,开心的眼眸中,满满的都是感激。
时间倒退至今年5月份,伴随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序推进,为着力解决供电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国网西宁供电公司主动向社会收集意见和建议,对征集来的问题梳理分类,有序进行解决。5月22日,一份由湟中县海子沟乡政府提出的关于海子沟地区频繁停电的情况反映引起了西宁供电公司的高度重视。
对反映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后,国网西宁供电公司立即安排组织专业人员赶赴海子沟,现场勘查。“杨书记,咱们村子频繁停电的‘祸首’在这里,您看,村子里的线路经过长年的风吹雨淋都已经老化了,这是其一。”说话间,工作人员带着杨书记来到一个电线杆边,“另外一个原因在这里,您看这是线路的柱上开关,这个开关的灵敏度比较高,发生接地故障时就会自动跳闸,很容易造成全线停电。”工作人详细地将村子经常停电的原因一一解释给村民听。
找到了“病灶”,接下来是刮骨疗伤还是脱胎换骨?解决群众用电难题的工作既要治标,更要治本!
从6月1日起,国网西宁供电公司组织专业人员“抱团”发力,更换开关,展放线路,合闸送电,经过快马加鞭,保质保量的改造施工,7月底,海子沟乡政府反映的用电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同时,国网西宁供电公司还将海子沟当地的电网计划列入2015年项目储备中,届时将彻底解决地区线路薄弱问题,大力助推新农村快速发展。
解决的困难、群众的口碑是检验供电服务最后一公里的“试金石”,群众有困难,必须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群众口中的“赞”字是对供电服务工作最有力的褒奖!
●镜头二:超前研判最后一公里问题
主动服务服务到家
时间:4月22日
画面:国网西宁供电公司阳光快线电力抢修共产党员服务队主动走进湟源大华工业园区的青海华铁金属有限公司厂区进行安全用电检查。
根据青海地区气候特点,四月底气温回暖,西宁地区用电客户逐步步入生产高峰,为确保客户安全用电,西宁供电公司主动上门为客户进行VIP式“体检”。
4月22日,阳光快线电力抢修共产党员服务队如期来到了华铁金属有限公司,“供电公司的共产党员服务队就是供电企业与用电客户的‘连心桥’,他们会主动、定期来厂子给我们开‘处方’,对于电力需求大、要求高的企业,供电部门强有力的电力保障就是企业发展最强大的助推剂。”青海华铁金属有限公司总经理魏显平如此说道。
“您看,为了便于客户清晰掌握变电所电气设备运行情况,保障安全运行,供电部门专门为客户编制了《变电室设备巡视点检卡》,里面对设备巡视内容、设备状态、巡视周期、分析记录等方面规划了详细的设计,以后有了这个‘法宝’,用户的电气设备巡视工作就向专业化迈进了一大步。”国网西宁供电公司大客户班班长徐东晓将浓缩了专业巡视设备“精华”的《变电设备巡视点检卡》交给了运维人员,并对厂区内电气设备的巡视、检查工作一一进行了细致的交待。
一整天的服务工作在互助互学中很快结束了,正是这样一次又一次主动伸出的援助之手,真正解决了电力客户日常工作中细如毛发,却重于泰山的安全问题,“服务零距离哪里来,正是来自这样平淡却又一直坚持的小事之中。”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张剑感触地说。
小事虽易,贵在坚持,零距离服务供电客户的基石是主动二字,想在前,做在先,实际行动架起零距离服务的“连心桥”。
●镜头三:积极应对最后一公里问题
迎难而上群众满意
时间:10月11日凌晨3点
画面:一个平凡的夜晚,一场不平凡的大雪,西宁突遇寒潮,一夜之间,城市乡村被冰雪覆盖,最高温度仅有6摄氏度,由于树枝被积雪压断搭落在输电线路上,导致西宁周边及大通、湟源、湟中地区部分配电网受损。凌晨起,伴随鹅毛一般飘落的雪花,有这么一群人一直在街道上忙碌着。由于气温低,他们的眉毛上、胡子上都结了亮晶晶的冰珠。“兄弟们,加把劲儿,深秋初雪,气温又低,不能耽误了群众的用电。”国网西宁供电公司检修分公司副经理刘利青一方面在现场协调工作,一方面给自己的兄弟们加油鼓劲。
由于是深秋的第一场大雪,街道两旁的很多树木都被积雪压折,西宁周边及大通、湟源、湟中地区配电网受到影响,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线路多处受损。“迅速启动恶劣天气应急抢修保电预案,以片区为单位,抽调300名专业人员紧急成立15个抢修工作小组,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供电。”国网西宁供电公司副总经理马汝括发出命令。
“供电部门的工作人员真不容易,从凌晨开始,他们就在雨雪中抢修,一整夜,雪一直没停,他们的工作也是一刻都没耽误,正是他们的努力付出,老百姓的世界才更明亮,心里才更暖和,感谢!”家住城东区的李先生感慨地说道。
从凌晨3点经过不间断10个小时、300余人的奋力抢修,西宁市区内的受损线路基本恢复,看着一家一户窗户里明亮起来的“灯火”,持续作战的抢修人员忘记了寒冷,忘记疲惫,心中盛满了天下千秋的承担情怀,升起了一团为人民服务自豪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