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CEO罗旭德日前向德国媒体透露,将不再建造新的核电站,亦不会再签订任何为核电厂融资或者是作为核电厂建设总承包商的新合同。罗旭德还表示,西门子全面弃核,是对“德国社会、政界逐步放弃核能的明确表态”。据了解,德国目前拥有17座核电站,全部为西门子所建。2010年,核电站发电量已占到德国总发电量的23%。
而在今年3月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德国、瑞士联邦政府相继宣布逐渐关闭所有核电站,日本、法国等核电占国内发电比例极大的国家也对本国的核电发展展开降速自检。全球都处于“弃核”阴影之下。
但中国核工业集团原计划部副总工程师温鸿钧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从德国弃核的原因来看,政治因素一直是主要的。德国的西门子等企业无论在核岛还是常规岛方面的相关技术及产品都是一流的,所以市场因素并非首位因素。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能源专家吴力波表示,至少从近期来看,德国的弃核与西门子对核岛业务的退出,对全球核电的发展无疑是一个非常负面的信号,但不会改变全球核电发展格局。
吴力波告诉记者,美国西屋公司以及法国阿海珐公司等核电巨头不会采取与西门子类似的收缩策略,因为他们的定位和战略不同。西屋公司和阿海珐公司为了研发和推广各自的AP1000以及EPR1000两个第三代核电技术,已经投入巨大成本。她表示,上述两巨头会继续投入资本将各自的技术和设备在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进行推广,而一旦撤出就意味着之前的投入全部泡汤。
仅在21日,美国和俄罗斯能源界官员还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大会上发表共同声明,以支持安全可靠的核电站的发展。
温鸿钧认为,目前倾向于弃核的国家大都是发达国家,因为本国对电力需求的增长已经很小了。而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对核电需求的大幅增长则是必然的。因此,这一南北不同的状况也造成了当今国际核电发展格局的不同。目前全球在不断强调减排的基础上需要更多的能源,只有核电能够在做到零排放的同时提供大量电力,因此全球未来对核电的需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