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宁省沈阳供电公司计量中心有个电表博物馆。漫步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从1930年、1940年、1943年直到1960年美国等国家生产的样式各异的进口电度表,还能看到1965年以后,上海以及哈尔滨电度表厂出产的电度表,不同年代的电表有近500只。
电表博物馆的展品以年代为序,时间跨越从电能计量装置诞生到今天所走过的百年风雨历程,囊括了绝大部分不同时期的电表和互感器。这些不同年代的电表,反映了电表更新换代的历程,勾勒出辽宁乃至全国电能计量跋涉奋进的轨迹。
瓦砾中淘出“镇馆之宝”
今年75岁、已经退休多年的沈阳供电公司原计量所所长卢治臣,几乎一有时间就到这里看看,这些不同年代的各式电表、互感器是他难以割舍的“老朋友”。
辽宁电能计量的历史是从1919年开始的,在日本占领东北以前,沈阳地区安装最多的电表是美国等国家生产的电度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在沈阳大量安装了东京电气株式会社生产的电度表。
卢治臣指着一只电表说:“你看,这是1930年匈牙利产的单相电能表,这只电表在抗战、‘文革’时期险些被毁,现在可是宝贝哩!”
在一只外表呈圆形,上部有四个小指针的电表前,卢治臣又停下了脚步指着它说,“几十年以前,这种电表有很多,现在却是千金难求,在全国也很难找到了,现如今都用上智能电表了,这些老宝贝就只能躺在这里。”看着这些陈列在展台历经岁月磨砺的各式老电表,卢治臣不时发出感叹。
英国兄弟公司1930年生产的23型单项电度表,参数200伏、5/305安,用于居民生活用电计量,虽然表面有小部分蓝漆脱落,但表盘清晰,功能完好。据了解,这款电表全国仅此一只,是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
1968年,卢治臣在一栋大楼的瓦砾中把这个又黑又大像煤块一样的23型单项电度表“淘”了出来。
“那时候,由于受表计数量的限制,需要对到达允许使用期限的诸多门类进口表计进行校准和修理,循环利用。我看那块黑乎乎的东西像电表,就把它捡了回来。”卢治臣至今还为他当初淘到这一“镇馆之宝”感到自豪。
由于当时大多数电能表都安装在厨房,因此捡回的电表覆盖了厚厚的一层油渍和灰尘。卢治臣先把它放进火碱水中浸泡,然后用刷子刷洗,清洗干净之后才发现这块表与众不同之处,而且它功能完好,还可以继续使用。他到处请教、查资料,最后才知道捡到的是个“宝贝”。
2010年,英国一位电力专家到沈阳电表博物馆参观,看到这只电表顿时眼睛放光,惊叹道:“这只电表在我们国家也几乎找不到了,没想到在遥远的东方还能保存得这么好,真的很神奇。”
老电表勾起的时代记忆
一首歌能让人想起一段往事,一只老电表也能勾起人们对一个时代的回忆。
我国表计依靠进口的状况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仿制德国西门子W12型电表生产出了第一只单相电表,主要采用电磁感应原理,以指针和字轮式计数器显示电量。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国产电度表企业开始大批涌现,伴随着城市高层建筑、标准化厂房的不断崛起和一户一表政策的实施,计量部门也就不再对当时已经老旧的进口表费时费力地修理和校准了,它们也就自然被逐步淘汰下来,取而代之的是大批量的国产电度表。
今年50岁的王伟,在沈阳供电公司计量中心工作了30年,由于工作的原因,他对电表也有一种特殊的偏爱。
上世纪80年代,王伟和妻子的工资加起来还不到200元,家里仅有的一台18英寸黑白电视机,也是每天看完新闻就关——为省电费。后来,家里的积蓄逐渐增多,家用电器越来越多,不足60平方米的房子几年之间就塞得满满当当。于是,断电又成了家常便饭。
王伟说:“那时候家里备用的蜡烛底座——空啤酒瓶上面常常凝固着石钟乳一般的蜡柱,一断电,我就点燃蜡烛,举起啤酒瓶,去看是不是保险丝被烧断了,每个月都是数着电表上的数字过日子。”
接上的保险丝一次比一次粗,后来,光换保险丝已经不能满足家里这些电器的“胃口”了。1995年春节前,王伟干脆把江苏生产的只有2.5安的电表换成了天津生产的5安单项瓦时表。新电表装好后一合闸,各种电器启动的声音又让整个屋子充满生机,而换下来的老电表也就进了单位的电表博物馆。
电表博物馆里收藏的上世纪70~90年代的老电表多达50余种,每只电表背后都印刻着那个年代的痕迹。
智能电表走入百姓家庭
对于在沈阳供电公司工作不久的28岁的张寒来说,那些古董似的老电表着实让他大开眼界:“以前上学的时候就听说过采用电磁感应原理的电表,没想到在这里还能看到实物,真让我觉得高兴。”
如今,为了满足工商业用户和中外合资企业的需要和多种电价制度的要求,静止式电度表已经从单一计量逐步发展到具有多费率,载波、多功能、预付费、GPRS等功能的智能电表。现在的张寒,每天都在计量中心进行校表工作,让他感到自豪的是,智能电表已经悄然走入了他的生活。
2009年,张寒一家人喜迁新居,用了几年的电器都拉回乡下奶奶家。新家用的是湖南一家公司生产的30安智能电表,与电表博物馆里新陈列的智能电表一模一样,这让他非常高兴。
“这种智能电表完全采用数字控制,有电价实时查询、实时监测、电量记忆、信息交互、防窃电等功能。智能电表支持执行峰谷电价功能,居民可在电价相对便宜的低谷时段使用热水器、洗衣机等电器,从而节约电费,还附加了远红外线抄表和远程抄表等更多功能。”
博物馆里的“新兵”已经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而与那些“老古董”相比,让人们看到了时代的变迁与进步。
现在的电表博物馆除了记载电表的沧桑岁月,也成了新员工的教育基地。沈阳供电公司一位负责人说:“刚到单位的新员工,都会到这里了解一代代电力员工默默无闻、风雨跋涉的历程。”
据电表博物馆第一任馆长、今年86岁的王林阁介绍,最初大家只是自发地把收集到的旧式电表集中在一起保存,后来表计逐渐增多,计量中心为了妥善保存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就建立了陈列室,发展到如今的电表博物馆,这个过程已经悄然走过了15个春秋。
现在,许多退休的老员工仍然在广泛收集更多类型的古董电表来充实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