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通讯员 张永朝 报道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要求,青海电网供电区内“户户通电”工程必须在2008年完成,比规划目标提前一年。截止到9月12日,青海省电力公司已完成电网供电区内44305户无电户通电,与规划的46924户目标数仅差2619户,我省“户户通电”工程将于金秋十月全面完工。
青海“农村户户通电”工程作为青海省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倍受广大农牧民群众关心。2006年6月,国家电网公司和青海省人民政府签订了“户户通电”会谈纪要并确定目标,力争到2009年底前,青海电网覆盖区内将用电网延伸的方式,基本完成无电户通电任务。
工程建设过程中,青海省电力公司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制定工程计划。在今年的建设过程中,工地平均海拔3000以上,大部分地区海拔4000米,缺氧在30、40%,面对无电户更加分散、生活环境更加艰苦、施工环境更加恶劣、通电任务更加艰巨等现实,省电力公司积极及时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将“户户通电”工程纳入到了全省无电地区电力规划中,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和政策支持。为了实现工程“好”的目标,公司在制度建设、计划管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狠下功夫。截至目前,工程建设中没有发生任何质量、安全等方面的事故,实现了 “平安工程”和“合格工程”的目标。
在制度建设上,公司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下发的《农村“户户通电”工程管理办法》和《农村“户户通电”工程验收办法》等规定,因地制宜地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先后下发了《青海省电力公司“户户通电”工程技术原则》、《青海省电力公司“户户通电”工程管理办法》和《青海电力公司“户户通电”奖惩考核管理办法》等,使工程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逐步规范。
在计划管理上,严格按照批复的工程项目和投资规模,控制各项投资。“户户通电”工程由公司发展部统一下达,其中110KV送变工程有基建部组织实施,35KV及以下工程由农电部负责。各项工程分批、分县下达给各地区供电公司,由地区供电公司按计划统一组织实施。并及时组织中间检查和工程协调,确保计划的落实执行。
在资金管理上,实行项目跟着计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管理方式,将有限的资金化在刀刃上,杜绝资金浪费、乱开乱支的问题发生。
在质量管理上,公司严把工程设计质量关,工程设计根据无电地区的负荷特点,合理确定网络布局和线路供电半径,采用最适宜的电网配电方式,推广应用农网典型设计,积极采用降损节电技术,努力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和运行费用。对10KV及以下工程采取监理单位与地区公司和县公司联合监理的方式,严把工程和设备材料质量关,确保了施工质量符合设计标准和工艺要求,避免施工中留下隐患和缺陷。
“户户通电”工程在抓质量的同时,科学控制工程进度。每周更新通电户数,并进行公布,使广大员工及相关部门及时掌握和协调工程进度。到目前,黄化、海北、海西、海东供电公司已完成全部计划的通电任务,由于,海南供电公司工程量最大,加之地理环境的特殊,还剩2619户通电施工正在加紧实施。预计海南供电公司在9月30日前结束“户户通电”工程任务。
经过三年的攻坚,青海省电力公司共投资10.6852亿元,新建110千伏变电站2座,变电容量63000千伏安,新建110千伏输电线路215千米;新建35千伏变电站6座,变电容量22150千伏安,新建35千伏输电线路261千米,新建10千伏线路6365千米;新建0.4千伏线路6414千米,配电台区2078台,安装电度表4700块,即将提前14个月完成了青海省农村“户户通电”工程,为112万农牧民户送去了光明和希望。
青海“户户通电”工程中大量应用先进科学技术,为农电的各项工程节约成本,提高效力。青海公司借鉴省外经验,对35千伏变电站布点进行科技优化,减少变电站的布点,仅此一项节省了“户户通电”投资近4200万元。公司将原计划24座35千伏变电站改为5座,同时,为了改变35千伏变电站的运行需有人值守的状况,青海电力公司运用成熟的科技手段,减少维护费用、降低劳动成本。一是在10千伏线路中使用调压变压器,增加供电半径,减少35千伏变电站的布点。二是在2006年“户户通电”工程启动之初10千伏以下线路全部运用预应力水泥砼杆,以8米为主,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程周期。三是针对边远地区的农牧民群众居住分散、供电损耗大的问题,积极推行使用单项配电变压器,与过去相比投资减少20%左右,并且容量小经济实惠,满足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求,也符合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的要求。四是在去年“户户通电”工程中,推行使用到现场安装后即可使用、不受气候影响的35千伏车间式组合型厢式变压器,将原来半年的施工周期缩短为一个月,节省了大量资金。五是针对农牧民居住的分散给服务和抄收电费带来的困难,启用预付费电度表,减少了运行和管理成本。
“户户通电”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青海“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对于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方略,促进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社会事业进步,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