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在全国率先实现县供电企业全部使用标准化作业辅助生成软件;强化社会监督,外奖内罚,使“真情彩虹”成为齐鲁大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全省建成新农村电气化县11个、电气化乡(镇)78个、电气化村2400个……
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中,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坚持走专业化管理之路,实施标准化作业,加强精益化管理,各项工作步入快车道。
标准化作业夯实安全基础
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中,山东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2007年,山东公司在县供电企业全面推行现场标准化作业,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进县供电企业现场标准化作业工作的意见》,本着“安全可靠、简便易行、实用有效”的原则,明确使用范围,优化内容及格式,强化作业指导书(卡)的编写与审批。并且建立了标准化制度体系、监督体系和考核体系,实现县供电企业全部使用标准化作业辅助生成软件,安全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条标准就是一个“守门员”。标准化意味着工作流程规范化,意味着对误差和失误的制度性排除,意味着安全生产“零违章”、确保“零事故”。历城供电公司开展了“人人争当标准化作业安全守门员”活动,肥城供电公司提出了“不放过任何疑点”的口号,把标准化作业细则贯彻到农网施工中。山东公司农电系统各单位全面推进标准化作业,安全生产保持良好局面。全省农电系统连续7年未发生生产人身死亡事故、重伤事故及有人员责任的重大及以上电网、设备事故,县供电企业未发生直接责任的农村触电死亡事故。
量身打造专业化服务
“大家注意了,2007年下半年用电量合计超过1000千瓦时的农户,听到广播后,请到村委会办公室领取电气化建设补助卡……”3月8日,曹县曹城镇吕庄村的广播喇叭一大早就响了起来。
“这是俺村进行电气化建设以来,我领到的第四张补助卡。”村民吕新民向笔者介绍。他领的第一张卡是购买家电优惠卡。为提高村民用电积极性、达到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标准,曹县供电公司从厂家购进一批家电,质量有保证不说,价格还比市场价便宜近两成。那一次,吕新民凭卡一次就买了三件家用电器,省了不少钱。去年7月,吕庄村完成电气化村建设,供电公司又给每家每户发了一张“邮政储蓄电费交费卡”,每月电费直接从卡上扣。卡上没钱时,电工会及时通知,比原来交费方便多了。第三张卡是“留守家庭特服卡”。村里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了,留守家庭又领到了这样一张卡,上面写着供电所所长的电话,还有包户人员的承诺。吕新民这天领的这张补助卡,是供电企业给用电多的农户发的“红包”。客户只要达到一定用电量,供电公司每月就奖励他们一定电量。
吕新民领到的四张卡,就是山东公司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中为村民量身打造的专业化服务的一个缩影。在2006年,山东公司即从创新供电所管理机制入手,推行了供电所专业化管理,打破按区域设置电工组统管所有业务的管理模式,按专业分工组建业务班组,达到供电所生产、经营、服务专业化分工。全省农电系统根据农电工专业特长和工作需要,将其组合到相应的专业组,按照专业分工履行各自的职责,改变了过去农电工对台区抄、核、收、维护、抢修、业扩业务全面负责的做法。全省1578个供电所全部实现专业化管理,实现了管理工作的专业化、集约化。
精益化管理提高效率
“要加强精益化管理,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带着责任心任推动电气化,把电气化建设作为政府牵头、社会参与、供电企业具体实施的政府工程和社会工程。”山东公司农电部主任李作锋反复强调。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制定的《新农村电气化标准体系》和《实施纲要》,山东公司修订了全省“十一五”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规划,完善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标准体系及考评管理办法;加强与省经贸委沟通协调,建立健全了省、市、县三级新农村电气化领导机构,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积极促成各级政府成立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各级联席会议制度,将新农村电气化规划纳入各级政府新农村建设规划,形成了政府主导、因地制宜、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山东公司加大农网建设改造自有资金投入力度,强化农网建设改造项目年度计划的刚性管理,结合项目计划的审查和编制,会同有关部门每年严格审查县供电企业自有资金使用情况,督促县供电企业将折旧资金和利润优先用于农网建设改造。积极推广应用农网工程典型设计,扎实开展标准用电村建设工作,加强低压配电设施综合治理。在农网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中,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要求,积极推广应用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采用先进适用技术,避让基本农田,减少土地占用,降低工程造价,大量应用节能设备。加大低压电网建设改造力度,完善农村低压配电设施,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强劲的电力支撑。
山东公司所属各单位坚持为农业、为农民、为农村经济服务的原则,先后投入30多亿元建设农村电网和标准用电村,建成全省统一的95598客户服务系统,将“国家电网”品牌延伸到广大农村,提高农村供电服务水平。山东公司实施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使山东农村电网供电能力显著提高,低压配电设施得到综合治理和完善。
《国家电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