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事关全球气候治理的《巴黎协定》正式生效,这标志着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的目标成为全球共同遵守的一条“国际法则”,自此,全球气候合作驶入快车道。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令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大为感叹:“曾经难以想象,现在不可阻挡。”
未来,绿色、低碳、可持续,将贯穿世界经济前行的始终。在变革与转型早已成为事实的今天,能源界的重点是如何让转型加速。在10月30日开幕的2016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上,我们看到了能源加速变革的现实路径。
国家意志推动能源变革与技术创新
“在去年论坛上,我们就推动能源转型改革达成普遍共识,很多领域已经取得积极进展,清洁低碳、创新发展、智能共享,正在成为世界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论坛开幕式上,国务委员王勇说。
自变革与转型的主题提出以来,世界追寻绿色低碳的脚步从未停止,这与世界各国以国家意志大力支持绿色发展的决心分不开。
此轮能源变革的核心,在于去碳化。《巴黎协定》的目标设定为将未来温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2050年之前全球碳排放总量下降到每年150亿吨。而从目前的情况看,仅中国一个国家的碳排放总量就达到每年100亿吨,如何使中国在33年之后碳排放总量下降三分之二,是个很严峻的问题。
可喜的是,在国家意志的推动下,能源转型正在政策、技术、市场等各领域蓬勃生发。
“如今,全球应对气侯变化表现出新的政治意愿。《巴黎协定》是全球各国共同努力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一个重大挑战。可再生能源能够带来巴黎协定减排目标的一半。”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阿德南˙阿明说。
德国,作为欧洲能源变革与转型的前沿探索者,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迅猛。德国联邦经济事务和能源部国务秘书雷纳˙巴克介绍,德国政府在今年之前就已决定到2050年减少80%~95%的温室气体排放。巴克表示,未来德国绿色转型的重点将放在两方面,其一是增加能效,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其二,从化石能源转向可再生能源,建立适应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输电体系,支持更多可再生能源发电平价上网,并融入人们的生活。
在丹麦,已有28%的能源消耗由可再生能源提供,政府正通过对能源市场的有效刺激,鼓励企业灵活生产,并使用更多的可再生能源。“现在整个欧盟地区,丹麦的单位GDP能耗是最低的。”丹麦能源、公用事业和气候部副国务秘书克里斯蒂安˙辛格勒森说。
在美国,可再生能源成本的下降,让其拥有了更强的竞争力。斯坦福大学能源研究院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阿伦˙马宗达表示,我们已经迎来了全新的能源变革时期,美国有很多减税政策与补贴,以支持能源转型,同时,随着电网去碳化、交通电气化等领域的探索,可再生能源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其使用效率将大幅提升,而成本将持续下降。
在亚洲,中国、巴基斯坦、蒙古、泰国等国家都在积极寻求能源转型的路径,希望将国内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显而易见,世界范围内的绿色革命正在加速,融入其中是必然选择。
中国参与气候治理作用获得世界认可
2015年,一组数字让世界惊叹。这一年,中国实现了17年以来首次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这对于仍是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生产国和净进口国的中国意义重大。在政府推动、企业创新、科研发力等因素作用下,中国正走上引领世界能源变革的舞台。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能源转型发展,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按照“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发展战略,各能源企业深度创新,积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转变,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联合国副秘书长兼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执行秘书沙姆沙德˙阿赫塔尔对中国贡献给予很高的评价。“中国通过政策规划与落实、能源基础设施发展和财政支撑,取得了全民共享能源的重大进步。”她尤其提到中国的光伏扶贫,这个集低碳与脱贫双重效应的项目,得到她的肯定,“中国的经验展示了政策制定和行动落实的综合力量,这能够帮助我们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
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也获得认可。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阿德南˙阿明指出:“中国正在成为引领者——目前中国的风电和水电新增装机均占全球一半以上,太阳能新增容量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同时,在高达3300亿美元的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中,三分之一来自中国。”
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例,积极落实国家战略,推动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已经在张家口建设了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首个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智能输电于一体的智能电网综合工程。截至今年9月底,国家电网并网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达到1.25亿千瓦和6688万千瓦,均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新能源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电网。
国内的清洁转型风生水起,中国的能源变革同时推动了国际合作,给全球气候治理注入新活力。G20峰会期间,中美两国率先批准《巴黎协定》,对加快协定早日生效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阿赫塔尔明确表示,“《巴黎协定》能否真正取得成功,将取决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国家的政策选择。”
毫无疑问,在全球气候治理新体系中,中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互联互通应对挑战成为国际共识
“当前能源转型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如保证经济增长脱碳化,二是如何适应正在加速的气候变化,三是如何保证可负担且稳定的能源供给。”阿伦˙马宗达表示。
《巴黎协定》的生效,将督促国家在自身努力减排的同时,开展更为紧密的多边合作。以中美两国为例,在推动并践行《巴黎协定》的同时,两国以气候变化合作为抓手,鼓励相关领域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联盟。
广泛意义上的互联互通,正在发生。“促进能源设施互联互通是全球能源转型的客观要求。”王勇表示,中国倡导推动跨境能源通道建设,开展区域电网建设合作,共同维护国际能源通道安全,加快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不断提高能源配置效率。
“在中国,我们已建成投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四交五直’9项特高压工程,正在建设‘四交六直’10项特高压工程。”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舒印彪在论坛上表示,“十三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规划通过建设一批特高压工程,建成安全可靠、经济高效,具有强大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现代化电网。同时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电网互联互通,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除了中国,世界范围内,更多的互联互通正在生发,由其带来的环境、经济综合效益,为大家认可。巴克指出,作为地处欧洲中心位置且与9国接壤的国家,德国一直致力于将自己纳入欧洲的统一市场,进而在欧洲市场上实现各国能源的互补。“我们正在新建连接德国和挪威的海底电缆,当德国风电过剩时可以传输给挪威,而挪威充沛的水电也能在德国消纳。”
辛格勒森也认为,跨国跨境的电网互联互通对于挖掘可再生能源潜力,进而成功实现能源变革至关重要。“希望更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进来,形成一个国际合作的合理机制。”
“我们希望与中国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美国加州能源委员会主席罗伯特˙维森米勒说,在交通电气化、采暖电气化、联合实验等方面,都希望与中国增强合作。
未来,能源变革不仅推动清洁发展,亦有望引领全球经济恢复繁荣,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电网互联互通为清洁能源接入电网提供契机,也将带动产业布局、技术创新、金融服务、跨境贸易等多方合作。在能源变革加速到来的当下,全球能源正走在低碳、智能、共享的发展道路上,世界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增长正在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