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电改始于2015年3月的9号文,后续六大配套文件在2015年底落地,目前两个《办法》的出台意味着顶层设计已经接近尾声,电力体制改革将进入后续的实践环节,行业将打开新的局面。其中《有序放开配电网业务管理办法》是触及电网核心利益的,首先配网的建设运营原来是电网垄断,放开后增量市场势必被瓜分,同时存量市场也有整合和改革的可能;其次在社会资本进入配网后很多事情将不再神秘,电网的输配电价核准将会有新的方法和结论,输配电价每3年一核准,未来如果调整,电网最大的核心蛋糕将受影响。另一方面《售电公司准入与退出管理办法》的内容与广东省一直在执行的文件差别不大,大的原则还是放低门槛引入竞争。
2配电网放开的范围本身并不超预期。
其实主干网和配电网的区分并不是以电压等级来划分,而是取决于整个电网的拓补结构和每一条线路在电网中起到的作用。主干网一般承担长距离运输的作用,在拓扑中一般承担星型散射状,由电力发送中心(可以是发电厂,也可以是一个大型的变电站)输送至负荷端;配电网一般是在负荷中心,为了两端供电提高可靠性而成环装分布。以北京市规划为例,十三五规划中有两个500kV的变电站就是北京的电源,首都形成双电源支撑,其余形成大大小小的220kV和110kV的环形配网,提高供电可靠性。从用户的角度出发,钢铁厂的用电电压在220kV,水泥厂的电压在110kV,一般机械加工在10kV,这些都是由用户所用的最大的三相电动机决定的,相应的用电量也会有比较大的差异,所以说文件规定的电压等级其实并没有超出配网的范畴。
3配网的项目业主和运营者的准入规定才是真的超预期。
文件对于项目业主的准入其实根本就没提,只有“通过招标等市场化机制确定项目业主”,所以配网对于资金来源其实是很宽泛的,只要能算的清风险和收益的资本都可以参与,同时还会颁发电力业务许可证。对于运营者的要求其实略超市场预期,不仅规定项目业主与电网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规定“除电网企业存量资产外,拥有配电网存量资产绝对控股权的公司,包括高新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地方电网、趸售县等,未经营配电网业务的,可向地方政府能源管理部门申请并获准开展配电网业务。”,就是说增量的新业主和存量的非电网业主都有对于配网的运营权,之前的网传版本是仅限国企背景的,这里并没有这种要求。
4文件明确了配电网运营者提供的四项服务。
文件明确了配电网运营者提供的供电服务(围绕电网建设运营)、保底供电服务、增值服务。
配售一体化比起第三方售电最有优势的一点并不是物理上的垄断,这可以提高议价能力但不是真的垄断,真正的优势在于掌握结算的权利,配网的运营者掌握和电网公司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以涪陵电力为例,公司的应收账款几乎为零,而预收账款一直有资金沉淀,售电只是经营现金流好,配售一体化的运营资本也充足。
同时目前来看输配电价是有利可图的,目前看输配电价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计算方法,跨度10km的配网和1km的配网的输配电价不可能一样,计算方法上却是和电网一样的,价格水平基本和现在执行的电价差是一致的,可以说覆盖电网的成本肯定是可以的,何况电网的成本应该比社会资本投资的成本要高很多。
增值服务是亮点,包括用电规划、智能用电、合同能源管理和电、热、冷、气、水多种能源优化等,几乎就是市面上对于电改的后市场的总结与概括,对于电改未来带来的增量细分市场也起到指引作用。
5电改顶层设计接近尾声,改革为行业带来了成长性。
传统的电力设备行业只有一个下游电网公司,电网投资又属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有着明显的逆经济周期属性,从2013年后基建投资的增速和经济一同下滑,电网投资也是如此。目前看只有细分的配网市场和特高压还有投资的潜在增量。电力体制改革其实为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有人说目前的电改只是把发电厂的利润转移到用户,售电公司跟着喝点汤,只有存量的转移,没有增量的市场。其实不是这样,电改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电力市场,电力市场的作用就是给出一个反应供需的电价,有了电价这个指标才有后续各种新兴市场,比如需求侧响应,比如储能,目前在计算储能经济型的时候市场都在用发改委规定的峰谷电价,这是有风险的,因为这个价差并不能真实反应供需,如果电力市场产生的峰谷价差很小的话,那储能的经济性又要打折扣,所以这些基于峰谷电价的新兴市场都属于电改后市场。
6后续的重点是电改的实践,工业园区的配网投资和电力市场的活跃是两大方向。
工业园区配网放开的实践应该是PPP的模式落地,之前也有过上报100个配网的试点项目,未来可能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来说PPP是唯一的出路。同时电力市场的活跃程度代表着价格的公允性,这背后是巨大的商机,明年广东省会有几个变化,首先用户会有全电量进行竞价,其次可能会在执行输配电价后实行全电价报价(目前还是在依据目录电价报差价),最后会推进现货电价,这些变化都是在向着初始的目标进步。配网放开后首先收益的是设备商,电网内部的企业实力雄厚,资金和技术上都有比较优势;社会上的配网企业弹性大,一个工程带来的订单对于业绩的边际改善作用强。对于电力市场推进最快的地方,也是培育增值服务商最快的区域,电改后市场中有众多细分子行业,目前看节能和用电服务是比较落地的商业模式。